[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改进的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44401.9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8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毛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旭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 44332 | 代理人: | 曾秋梅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出光面 透镜本体 半径距离 结构改进 透镜底面 半径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 凹槽结构 出光效果 断层位置 入光面 内凹 反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和基座,所述透镜本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透镜本体具有一出光面和透镜底面,所述透镜底面的中部内凹有一入光面,所述出光面设置在所述入光面的出光一侧,在离透镜底面中心分别为第一半径距离和第二半径距离的区间内沿半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圈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该透镜的凹槽结构可以将LED光充分的反射到出光面,且在能量断层位置处有较大的出光面,从而大大改善了出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透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得出射光能量分布均匀的透镜。
背景技术
在液晶等电子产品的背光源中,需要照明装置提供光源,照明装置往往由LED和透镜组成,同时,透镜具有将LED所照射的光扩散为广角的作用,使得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然而,在液晶显示行业品味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直下式背光透镜(CSP系列)容易出现的能量断层问题,导致光学品味不易被接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透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结构改进的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和基座,所述透镜本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透镜本体具有一出光面和透镜底面,所述透镜底面的中部内凹有一入光面,所述出光面设置在所述入光面的出光一侧,在离透镜底面中心分别为第一半径距离和第二半径距离的区间内沿半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圈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径距离为5.5-6.5mm,第二距离为7.5-8.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径距离为6mm,第二距离为8mm。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宽度为0.65-0.75mm,所述第二斜面的宽度为0.2-0.25mm,所述凹槽的高度为0.1-0.1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面的宽度为0.7mm,所述第二斜面的宽度为0.22mm,所述凹槽的高度为0.12mm。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圈数为两圈。
优选地,所述出光面的横截面呈M型形状,所述入光面呈类子弹头形状。
优选地,所述透镜底面外轮廓为圆形,其半径大小为9mm。
优选地,所述透镜本体和基座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透镜底面上设置有内缩柱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和基座,所述透镜本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透镜本体具有一出光面和透镜底面,所述透镜底面的中部内凹有一入光面,所述出光面设置在所述入光面的出光一侧,在离透镜底面中心分别为第一半径距离和第二半径距离的区间内沿半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圈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该透镜的凹槽结构可以将LED光充分的反射到出光面,且在能量断层位置处有较大的出光面,从而大大改善了出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改进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旭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旭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444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