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桩身完整性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49085.4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6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沈孝杰;孙跃维;吴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建工建筑质量安全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速度传感器 传输线 检测仪 桩身完整性 本实用新型 防水性 主机 开口 技术方案要点 检测技术领域 动态数据 使用寿命 捆绑件 敏感轴 弯折部 采样 穿设 竖直 弯折 搬运 捆绑 侧面 延伸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身完整性检测仪,属于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检测仪防水性不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集成了动态数据采样仪的主机以及通过传输线连接于主机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本体,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本体的敏感轴为竖直方向,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本体的侧面开设有供传输线穿设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边沿向远离加速度传感器的一侧延伸形成有位于传输线外侧的弯折部,所述传输线于加速度传感器本体的一侧弯折两次并通过捆绑件捆绑,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桩身完整性检测仪,防水性较好、使用寿命较长,且利于运输和搬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桩身完整性检测仪。
背景技术
桩基是高层建筑、厂房、桥梁、港口码头等工程建筑采用的主要基础型式之一,属于隐蔽工程范围,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危。正因为桩基是埋入地下的隐蔽工程,其质量不易控制,较容易出现影响安全使用的各种质量问题,所以基桩检测作为施工后和使用前隐蔽工程验收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整个工程建筑的安全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反射波法,其原理是:把桩作为一维杆件,弹性波在杆内纵向传播过程中,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波阻抗不同的介质时,在其界面处波将发生反射和透射;当应力波通过截面积发生突然变化的界面时,也将发生反射和透射;不同形态的界面(如扩径、缩径、离析和断桩等各种缺陷)其反射波的形态不同。反射波法即根据在桩顶接受到的不同形态的反射波来判断桩身质量。
桩身完整性检测仪包括集成了动态数据采样仪的主机,以及通过传输线连接于主机的加速度传感器;由于现有加速度传感器与传输线的连接处设置有内直径大于导线外径的防护套,在检测时,加速度传感器需要竖直放置,传输线从加速度传感器的顶部连接,导线上的水会随着导线向下流动而进入到防护套内,导致加速度传感器内部出现短路等现象,影响桩身完整性检测仪的正常使用,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性好、使用寿命长的桩身完整性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桩身完整性检测仪,包括集成了动态数据采样仪的主机以及通过传输线连接于主机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本体,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本体的敏感轴为竖直方向,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本体的侧面开设有供传输线穿设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边沿向远离加速度传感器的一侧延伸形成有位于传输线外侧的弯折部,所述传输线于加速度传感器本体的一侧弯折两次并通过捆绑件捆绑。
采用上述方案,在使用时,即使传输线上有水,水会沿导线向下流动,而通过将传输线弯折两次进行捆绑,使得水在流动的过程中无法接触到加速度传感器本体和传输线的连接处,而是直接流到捆绑件后滴落;进一步的,传输线的穿设开口设置于加速度传感器本体的侧面,水更加不易流入到加速度传感器本体内,使得该检测仪的防水性较好;同时,弯折部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的拿取,避免直接拽拉传输线而影响传输线与加速度传感器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捆绑件为扎带。
采用上述方案,扎带的制作成本较低,且便于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弯折部向远离加速度传感器本体的一侧延伸设置有包裹于传输线外周面的防护套。
采用上述方案,防护套的设置,将传输线弯折捆绑于防护套的外侧壁上,进一步的限定了传输线的位置,增加了传输线与加速度传感器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套于弯折部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圆环,所述弯折部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弯折部的外侧设置有与外螺纹螺纹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远离加速度传感器的一侧向内延伸有抵接于卡接圆环以将防护套固定安装于弯折部的定位圈;所述定位圈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防护套的外径。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固定件将防护套固定安装于弯折部上,其安装更加的简单、方便,且更换防护套也较为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建工建筑质量安全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建工建筑质量安全检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490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