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岸边沉井加双排支护桩水下开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51488.2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3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郭巍;赵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3B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杨春女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箱 灌注桩 取水口 开挖 岸边 支护桩 沉井 双排 土体 引水隧洞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地面设置 两侧设置 常规的 箱侧壁 埋入 取水 挖出 挡住 散落 水域 增设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开挖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岸边沉井加双排支护桩水下开挖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埋入地面设置的取水箱,所述取水箱两侧设置有用于加强取水箱侧壁处土方强度、水域岸边土方强度的灌注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规的取水箱,例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取水口,由于具有一定下挖深度,在取水口周围还挖出了引水隧洞,容易造成取水口处的土体散落的情况,而增设了灌注桩后,灌注桩能够将取水箱两侧的土体挡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开挖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岸边沉井加双排支护桩水下开挖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岸边式取水头因为管理方便,不占用航道而成为新建取水工程的主流形式。目前,岸边式取水头通常采用开挖施工取水箱和两侧护岸挡墙以及进水槽作为基础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面积围堰施工和大范围、长周期降水。
目前,公告号为CN2033738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竖井式分层取水结构,它包括建于河岸边上的竖井式取水口,该竖井式取水口纵向依次呈阶梯状设有可分层取水的至少三个工作闸门,在工作闸门后设有与其相连的引水隧洞。
这种取水口虽然能够在非开挖的情况下进行取水,但由于在取水口处设有多个闸门,闸门还连接有引水隧洞,故取水口处的强度低,施工过程中存在坍塌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岸边沉井加双排支护桩水下开挖结构,适用于通航条件下无法打围堰的河道,在不打围堰的情况下,便于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岸边沉井加双排支护桩水下开挖结构,包括埋入地面设置的取水箱,所述取水箱两侧设置有用于挡住取水箱两侧土体的灌注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规的取水箱,例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取水口,由于具有一定下挖深度,在取水口周围还挖出了引水隧洞,容易造成取水口处的土体散落的情况,而增设了灌注桩后,灌注桩能够将取水箱两侧的土体挡住。
进一步设置:所述灌注桩在取水箱两侧,以取水箱为对称中心对称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注桩在取水箱两侧分布的前提下,能够对取水箱两侧的土体均起到阻挡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灌注桩设置为相互贴紧的至少两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注桩的排数越多,其稳定程度越高。灌注桩用于抵抗桩后土的主动土压力,灌注桩自身越稳定,桩后土的主动土压力对整体结构的影响越小。
进一步设置:所述灌注桩中靠近水域的一排,其沿着水域边缘的长度大于背离水域一侧灌注桩的沿水域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注桩排列的长度越大,灌注桩所能阻挡的土体面积越大,用于抵抗桩后土的主动土压力所受面积也越大。
进一步设置:所述取水箱背离水域的一侧设有紧贴取水箱箱壁的后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桩紧贴取水箱箱壁,相当于增厚了取水箱箱壁的厚度,使取水箱的整体可靠程度有所提升。
进一步设置:所述取水箱包括预制的沉井、位于沉井底部的底板、位于沉井背离水域一侧的取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井的底板与沉井组成完整的箱型结构,取水管设置在取水箱处,便于封底完成后,用泵通过取水管抽出沉井内的水,以便浇注底板。
进一步设置:所述沉井面向水域的一侧挖设有水槽,在水槽两侧设有边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槽即为水下开挖所要完成的施工对象,由于水槽挖在水底,水底泥土多为疏松状态,两侧边坡起到稳固水槽形状结构、降低水槽侧壁形变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514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护岸结构
- 下一篇:一种倒E型叠合面板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