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电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52710.0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5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署;梅金富;马开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鑫电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7;H01M2/16;H01M4/7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叶玉凤;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基体 负极片 负极集流体 锂离子电芯 正极片 导电涂层 负极结构 第一端 本实用新型 圆柱状结构 负极 负极连接 隔膜间隔 正极结构 垂直式 粘接剂 电芯 多段 镍带 铜箔 外凸 粘接 成型 平整 复合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锂离子电芯结构,该锂离子电芯是由正极片和负极片卷覆成型为圆柱状结构,该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用隔膜间隔开,正极片连接正极结构,负极片连接负极结构,所述负极结构包括负极基体和负极集流体,该负极基体为0.01mm厚的铜箔,该负极基体复合于负极片的端部,该负极集流体为0.07mm厚的镍带,负极集流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表面间距地设有多段具有带粘接剂的导电涂层,该导电涂层粘接于负极基体表面,所述第二端垂直式伸出负极基体外。藉由采用极薄的负极连接结构,使得电芯在连接负极的位置不会外凸,外形尺寸平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锂离子电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几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污染小及可再生产等诸多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电芯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芯的密集度决定了电池的轻重和容量。一般情况下,要求密集度越高越好,除此之外,还要求锂电芯更小更薄,在超薄电芯成品中,由于正极结构和负极结构具备一定的厚度,容易在设置正极结构和负极结构的位置外形发生凸起,造成整个电芯的外形不平整,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芯结构,采用极薄的负极连接结构,使得电芯在连接负极的位置不会外凸,外形尺寸平整,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芯结构,该锂离子电芯是由正极片和负极片卷覆成型为圆柱状结构,该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用隔膜间隔开,正极片连接正极结构,负极片连接负极结构,所述负极结构包括负极基体和负极集流体,该负极基体为0.01mm厚的铜箔,该负极基体复合于负极片的端部,该负极集流体为0.07mm厚的镍带,负极集流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表面间距地设有多段具有带粘接剂的导电涂层,该导电涂层粘接于负极基体表面,所述第二端垂直式伸出负极基体外;所述隔膜为三层结构的复合膜,包括位于中间的聚乙烯层和复合于该聚乙烯层两面的两聚丙烯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聚乙烯层和聚丙烯层的厚度均为0.07-0.008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膜为三层结构的复合膜,包括位于中间的聚乙烯层和复合于该聚乙烯层两面的两聚丙烯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正极片表面覆盖LiFePO4+碳黑+PVDF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负极片表面覆盖石墨+CMC+SBR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锂离子电芯的顶部设有上隔离板,底部设有下隔离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正极结构包括正极基体、高温胶带和正极集流体,该正极基体为0.016mm厚的铝箔,该正极基体与正极片末端的连接区域相结合,该高温胶带覆盖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中部,正极集流体的粘接端固定在正极基体上,所述高温胶带和正极集流体伸出连接区域外,该高温胶带的厚度为0.05mm,该正极集流体为铝带,厚度为0.1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采用0.01mm厚的铜箔作为负极基体,一方面,铜箔的导电率更好,电位移动速度快,另一方面负极基体非常薄,复合在负极片表面,基本不会增加负极片的厚度,卷成电芯后,电芯在负极的一端外形不会改变。此外,选用0.07mm厚的镍带作为负极集流体,由于厚度足以支撑其折弯加工时拉扯不会断裂,保证产品质量。将具有粘接剂的导电涂层作为负极基体和负极集流体之间的连接介质,不影响导电效果,并且具备粘接功能。并且导电涂层是间距地分为多段,非连续性的设置可以节省原料,节省成本,并且在粘接过程具有可以被展平的空间,进一步保证电芯产品外形的平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鑫电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鑫电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52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整形、贴胶结构
- 下一篇:高倍率锂电池之正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