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卫型户型的输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53989.4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7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韩超;朱军立;刘阳;郭勇;周泽峰;徐驰;刘艳钊;闻建忠;金天雷;覃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7/04 | 分类号: | E03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旦帅男;刘湘舟 |
地址: | 1001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水系统 管径 明细表 户型 加工 本实用新型 安装难度 成套包装 二次定尺 管道拼接 技术门槛 排水系统 输水管道 现场安装 现场作业 定尺 下料 施工单位 卫生间 预制 水系 组装 统一 | ||
一种两卫型户型的输水系统,输水系统由三种型号的管道拼接而成,三种型号包括长0.8m、管径为110mm的I型管道,长0.5m、管径为110mm的Ⅱ型管道和长为20cm、管径为50mm的Ⅲ型管道;输水系统包括与建筑输水管道相连的管道一和管道二,管道一和管道二分别通向两个卫生间。本实用新型PVC排水系统的所有材料均为预制加工,厂家按照施工单位提供的明细表定尺加工,不再需要现场作业人员二次定尺下料,以避免材料的浪费和破坏;加工完的材料按照明细表进行成套包装,并附安装详图,现场安装时只需要将包装内的材料按照安装图的要求组装到一起即可,可以降低安装难度,消除安装的技术门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水管道领域,一种两卫型户型的输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PVC管道的施工通常采用4M/支的PVC原材料,然后按照图纸在现场裁切成所需的尺寸,但是,因施工单位难以统筹计划,工人本身经验、素质等层次不齐等的原因,工人在现场裁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料,且现场作业条件差,裁切后的管道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磨损,另外,传统的安装方法安装速度慢,质量也层次不齐。因此,应通过新型的技术措施来克服废料多、安装速度慢、质量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卫型户型的输水系统,要解决现有技术两卫型卫生间洗脸池高度一致,不适合特殊人群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现有技术预制管道过程,不适合运输且切割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两卫型户型的输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系统由三种型号的管道拼接而成,所述三种型号包括长0.8m、管径为110mm的I型管道,长0.5m、管径为110mm的Ⅱ型管道和长为20cm、管径为50mm的Ⅲ型管道;
所述输水系统包括与建筑输水管道相连的管道一和管道二,所述管道一和管道二分别通向两个卫生间,所述管道一和管道二均由I型管道和Ⅱ型管道通过丝扣连接橡胶接头连接,所述管道一长0.6~2.4m,所述管道一上顺水流向依次设有支管一、支管二支管三,所述支管一与管道一的连接点距离建筑输水管道0.5~1.6m,所述支管二与管道一的连接点距离建筑输水管道0.2~1.6m,所述支管一长0.5~1.2m,端部设有支管九;
所述管道二长0.5~1.8m,所述管道二端部设有支管四,所述支管四长0.1~0.6m,所述支管四的端部设有支管五,所述支管四与建筑输水管道之间的管道二上设有支管六,所述支管六与管道二的连接点距建筑输水管道0.1~0.8m,所述支管六端部设有支管七,所述支管七与管道二之间的支管六上设有支管八,所述支管八与支管六的连接点距管道二0.2~0.8m;
所述建筑输水管道、支管三、支管九、支管五和支管七均为竖向管道,所述竖向管道均由Ⅲ型管道通过丝扣连接橡胶接头连接,所述支管三和支管七端部分别与洗脸池一和洗脸池二连通,所述支管九和支管五端部分别与马桶一和马桶二连通;
所述管道一、管道二、支管一、支管二、支管四、支管六和支管八均为水平管道,所述支管二与支管八分别与地漏一和地漏二连通,所述支管九与支管一、支管三与管道一以及支管四与支管五之间均通过变径二通相连,所述支管二与管道一以及支管八与支管六之间均通过变径三通相连。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管二与支管八均长0.2~0.3m。
进一步地,所述支管九长0.1~0.6cm,所述支管五长0.3~0.5cm。
进一步地,所述支管三与所述支管七均长0.3~0.5cm。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一和管道二与建筑输水管道均通过顺水四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二和支管六及管道一和支管一之间通过顺水三通连通。
此外,所述管道一、管道二、支管一和支管四和均贴墙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539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