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59074.4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6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自树;黄明忠;陈孝元;詹贵林;唐诗富;曾景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昌市蓝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李林合 |
地址: | 615032 四川省凉山彝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筒 管体 滑动块 烟气脱硫脱硝 本实用新型 螺栓固定 吸附装置 出气管 过滤网 滑动杆 进气管 内壁 活动套接 敲打机构 水平设置 吸附效果 活性焦 内顶壁 弹簧 贴合 外壁 吸附 填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上部设有进气管,管体远离进气管的一端上部设有出气管,管体的内部靠近出气管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第一内筒,第一内筒的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过滤网,且第一内筒的外壁与管体的内壁相贴合,滑动杆的中部活动套接有滑动块,位于滑动块两侧的滑动杆上均调节有弹簧,两个滑动块之间固定有第二内筒,第二内筒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过滤网,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中均填充有活性焦,管体的内顶壁靠近第二内筒的一侧安装有往复敲打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结构合理,第一内筒2的设计,进一步进行吸附,提高吸附效果,适合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脱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干法(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和湿法两种。与湿法烟气脱硝技术相比,干法烟气脱硝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基本投资低,设备及工艺过程简单,脱除NOX的效率也较高,无废水和废弃物处理,不易造成二次污染。
烟气脱硫脱硝用到吸附装置,一般用活性焦进行吸附,现有的活性焦吸附能力有限,吸附后附着很多灰尘,影响吸附效果,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上部设有进气管,管体远离进气管的一端上部设有出气管,管体的内部靠近出气管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第一内筒,第一内筒的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过滤网,且第一内筒的外壁与管体的内壁相贴合,管体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中部均固定有安装座,两个安装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槽,滑动槽中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杆,滑动杆的中部活动套接有滑动块,位于滑动块两侧的滑动杆上均调节有弹簧,两个滑动块之间固定有第二内筒,第二内筒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过滤网,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中均填充有活性焦,管体的内顶壁靠近第二内筒的一侧安装有往复敲打机构。
优选的,所述往复敲打机构包括安装杆,安装杆的下端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横板,安装杆的上端固定在管体的内顶壁上,横板的底壁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转盘,转盘的侧面铰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水平设置的抵压杆,抵压杆的外部套接有限位筒,限位筒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固定在横板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外壁上开设有检修口,检修口的一侧铰接有密封门,密封门上安装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在转盘远离中心处的位置上,当驱动电机运行时,抵压杆靠近第二过滤网的一端抵在第二过滤网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位于滑动块两侧的滑动杆上均调节有弹簧,两个滑动块之间固定有第二内筒,第二内筒可以在滑动杆上左右移动,管体的内顶壁靠近第二内筒的一侧安装有往复敲打机构,运行驱动电机,就可以对第二过滤网进行敲打,从而将第二过滤网表面的灰尘震落下来,提高活性焦的吸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结构合理,第一内筒的设计,进一步进行吸附,提高吸附效果,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昌市蓝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昌市蓝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590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