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模切卷绕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61949.4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2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治;罗志高;蔡豪;许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绕系统 缓存系统 监测系统 模切系统 一体机 控制系统 卷绕 模切 智能 锂电池生产设备 缓存 本实用新型 高度集成 激光切割 生产效率 制造成本 电连接 有效地 极耳 错位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模切卷绕一体机,包括卷绕系统、与卷绕系统对接的导向缓存系统、模切系统、监测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导向缓存系统对卷绕系统中的物料进行缓存和导向,模切系统对卷绕系统中的物料激光切割,监测系统对卷绕系统中的物料进行监测,卷绕系统、导向缓存系统、模切系统和监测系统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该一体机高度集成,且智能高效,提高了对物料的适应性,有效地避免了极耳错位的发生,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模切卷绕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领域,主要采用的工艺有叠片工艺与卷绕工艺,卷绕工艺又分多极耳卷绕与全极耳卷绕。叠片工艺主要用于软包电芯,具有能量密度高、制造成本低的优势,但其叠片速度慢、安全性能差,在动力电池领域尚未得到全面应用;卷绕工艺主要用于圆柱电芯与方形电芯,具有卷绕速度快,安全性能高,单体容量大等特点,逐渐成为行业主流工艺。全极耳卷绕工艺主要用于圆柱电芯及卷绕圈数少的方形电芯,具有卷绕速度快,对物料适应性强的优势,但对卷绕圈数多的电芯装配难度大;多极耳卷绕工艺主要用于方形电芯,对电芯卷绕圈数的适应性强,安全性能高,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多极耳卷绕工艺中,在现有技术中,极耳模切与极片卷绕分开加工,先采用五金刀模对冷压后的极片进行极耳模切,再把模切后的极片与隔离膜进行卷绕。该做法一般需要根据卷绕周长进行极耳间距设计,再把设计好的尺寸输入至模切机进行模切,模切后进行试卷。如果试卷不成功,则需要根据极耳错位量调整极耳间距;如果试卷成功,则可进行量产。这种方法主要弊端如下:
1、五金刀模制造维护成本高,对极耳间距的变化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且不易换型,浪费箔材;
2、采用五金刀模模切极耳,模切品质不可控,有毛刺、掉粉等风险,需要定位维护、过程抽检,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3、在模切与卷绕中间需要进行物料周转,增加了人力需求,多次换卷接带,造成了物料浪费;
4、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模切工序在于卷绕工序的前端,因此极片的极耳间距尺寸已经提前模切好。但是模切尺寸没有考虑极片厚度对卷绕极耳对齐度的影响,因此造成在卷绕工序,操作员不得不频繁调整卷针的周长来得到好的极耳错位,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以及造成产品大量浪费;同时,无形地提高了卷绕设备对人员的素质要求;
5、极耳错位大,对物料一致性要求高,即使试卷成功,在量产过程中,物料厚度的差异仍会导致极耳错位(以卷绕40圈为例,当物料厚度差异1um时,极耳错位量可达4mm),影响裸电芯后段工序的装配及焊接过流能力;
6、对设计人员要求高,设计人员必须非常熟悉极耳间距的设计模型;
现有技术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关技术亟待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模切卷绕一体机,以提高对物料的适应性,避免极耳错位的发生,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模切卷绕一体机,包括卷绕系统、与所述卷绕系统对接的导向缓存系统、模切系统、监测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所述导向缓存系统对所述卷绕系统中的物料进行缓存和导向,所述模切系统对所述卷绕系统中的物料激光切割,所述监测系统对所述卷绕系统中的物料进行监测,所述卷绕系统、所述导向缓存系统、所述模切系统和所述监测系统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该一体机高度集成,且智能高效,提高了对物料的适应性,有效地避免了极耳错位的发生,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619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化电池卷绕纠偏设备
- 下一篇:铅酸蓄电池底壳强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