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综合管廊的支撑抗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61985.0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28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蒙义渠;王志华;朱秦熠;欧阳戈辉;谢佳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吉欧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桩 侧向 综合管廊 斜拉板 基坑 下端 抗浮装置 延长线 预设 埋设 转动 本实用新型 岩土工程 中心轴线 上升时 回填 浮力 支撑 相交 水位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的支撑抗浮装置,包括第一钢板桩、第二钢板桩、第一侧向斜拉板与第二侧向斜拉板;第一钢板桩埋设于预设基坑的一壁面;第二钢板桩埋设于预设基坑的另一壁面;综合管廊设于第一钢板桩与第二钢板桩之间;第一侧向斜拉板的一端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一钢板桩在基坑部分的下端,另一端安装于综合管廊的一侧的下端;第二侧向斜拉板的一端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二钢板桩在基坑部分的下端,另一端安装于综合管廊的另一侧的下端;第一侧向斜拉板的延长线、第二侧向斜拉板的延长线与综合管廊的中心轴线相交于同一点。其既能承受回填过程中的压力,又能承受水位上升时的浮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的支撑抗浮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地下综合管廊是将两种以上的市政管线放置于统一的人工空间中,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我国国土面积大,地质条件多变复杂,地下综合管廊在施工期以及竣工期间将受到不同的荷载作用,比如在施工期进行基坑的回填,将对地下综合管廊产生压力并致使其产生一定的沉降;而在竣工期,地下水位过高或者在地震作用下可液化地基土的液化可能导致地下综合管廊承受向上的浮力作用,严重时可致使管廊发生变形或破坏。
在本实用新型之前,专利“一种钢制综合管廊的支撑装置(申请号201621407045.1)”公开了一种用于对钢制综合管廊进行支撑的装置。该装置是将多组支撑钢结构件沿着钢制综合管廊的长度方向顺序排列,底部横向支架放置在钢制综合管廊的下方,两个侧面斜支撑架的下端分别与钢制综合管廊两侧的底部横向支架由螺栓相连接,两个侧面斜支撑架的上端分别与钢制综合管廊两侧壁由螺栓相连接。该方法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有效地对钢制综合管廊进行稳定支撑,消除钢制综合管廊在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专利“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抗浮装置(申请号201720199888.5)”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抗浮装置,该装置包括上、下和两侧的单元板片沿轴向拼接成单元管节,再拼装形成综合管廊,位于管廊下方单元板片两侧的纵向法兰上设置柔性连接件,并通过该柔性连接件连接抗浮锚杆,形成抗浮装置。该方法利用抗浮锚杆的抗浮能力可有效限制管廊的上浮运动,解决了钢结构综合管廊抗浮的难题。
上述的专利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但只能提供单一的支撑或者抗浮作用,专利“一种钢制综合管廊的支撑装置(申请号201621407045.1)”无法提供抗浮作用;专利“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抗浮装置(申请号201720199888.5)”的柔性连接件对地下综合管廊的支撑力较弱,很难形成有效支撑。因此,对于柔性地下综合管廊迫切需要实现既能抗压又能抗浮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综合管廊的支撑抗浮装置,其既能承受回填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又能承受水位上升或地基土液化等引起的浮力。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综合管廊的支撑抗浮装置,包括第一钢板桩、第二钢板桩、第一侧向斜拉板与第二侧向斜拉板;
第一钢板桩埋设于预设基坑的一壁面;第二钢板桩埋设于预设基坑的另一壁面;第一钢板桩与第二钢板桩之间开挖后形成基坑;综合管廊设于第一钢板桩与第二钢板桩之间,并位于基坑中,综合管廊的最低位置处被基坑的底部支撑;
第一侧向斜拉板的一端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一钢板桩在基坑部分的下端,另一端安装于综合管廊的一侧的下端;第二侧向斜拉板的一端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二钢板桩在基坑部分的下端,另一端安装于综合管廊的另一侧的下端;
第一侧向斜拉板的延长线、第二侧向斜拉板的延长线与综合管廊的中心轴线相交于同一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吉欧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吉欧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619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材结构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管沟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