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鼓齿形带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65001.6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4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橡胶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2 | 分类号: | B29C33/42;B29C35/02;B29L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轮 齿形带 成型模具 成型装置 主动轮 筒体 本实用新型 成型效率 可调支架 直接成型 成型槽 固定架 活动地 单根 动轮 可调 生产成本 成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鼓齿形带成型装置,其包括机架,其中,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主动轮和被动轮,所述主动轮和被动轮上均套有成型模具,所述主动轮通过固定架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被动轮通过可调支架能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成型模具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外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成型的成型槽。上述双鼓齿形带成型装置通过成型模具直接成型出单根的齿形带,同时主动轮和被动轮采用可调间距的结构设计。不仅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而且通用性好,提高了成型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齿形带加工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鼓齿形带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橡胶齿形带的生产工艺:均是采用整筒直齿模具,其生产工艺是:采用单鼓成型、罐式硫化的方式,每一种规格长度,需对应一套齿形模具,模具规格多,投资大。且这种工艺所得到成品的是整筒的带筒,要得到单条的成品齿形V带,必须经过切割、打磨后才能实现。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带筒还需要经过切割、打磨两道工序才能做出成品,需要专用设备和工人;2、切割下来的边角料浪费很大;3、打磨工序需要专用金刚石磨轮,价格昂贵,在打磨过程中能源消耗大,效率低下,并且会产生粉尘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鼓齿形带成型装置,其具有通用性好、成型效率高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特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齿形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鼓齿形带成型装置,其包括机架,其中,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主动轮和被动轮,所述主动轮和被动轮上均套有成型模具,所述主动轮通过固定架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被动轮通过可调支架能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成型模具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外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成型的成型槽。
特别地,所述可调支架通过锁紧组件固定于导轨上,所述导轨固定于所述机架上,调节时,松开锁紧组件推动可调支架沿导轨移动后再锁紧,从而实现主动轮和被动轮间距的调节。
特别地,所述筒体上安装有若干个成型挡环,相邻的两个成型挡环之间的筒体外壁均安装中间齿环,所述中间齿环的高度低于所述成型挡环的高度,两个成型挡环和两者之间的中间齿轮作为一个成型槽,从而于所述筒体上形成多个成型槽,成型时,齿形带装配于主动轮和被动轮之间的对应的成型槽内。
特别地,所述筒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法兰,所述若干个成型挡环位于所述筒体上的两端固定法兰之间。
特别地,所述主动轮的半径大于所述被动轮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双鼓齿形带成型装置通过成型模具直接成型出单根的齿形带,同时主动轮和被动轮采用可调间距的结构设计。不仅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而且通用性好,提高了成型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双鼓齿形带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双鼓齿形带成型装置的成型模具的剖面图。
图中:
1、机架;2、主动轮;3、被动轮;4、固定架;5、可调支架;6、导轨;7、筒体;8、固定法兰;9、成型挡环;10、中间齿环;11、成型槽;12、齿形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橡胶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橡胶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650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