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收发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76035.5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7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郝为民;张文亮;铃木贵幸;木内浩太;韩希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研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韩希天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杨琦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收发部 受光元件 受光面 光收发模块 发光元件 接收光 同轴 收发 配置 光纤 发送 | ||
光收发模块(11)具备:在与第一光纤(4A)之间进行光信号(L1、L2)的收发的第一光收发部(16A)、在与第二光纤(4B)之间进行光信号(L1、L2)的收发的第二光收发部(16B),第一光收发部(16A)具有:接收光信号(L1)的第一受光元件(13A)、在第一受光元件(13A)的受光面(13a)上与该受光面(13a)同轴地配置且发送光信号(L2)的第一发光元件(14A),第二光收发部(16B)具有:接收光信号(L1)的第二受光元件(13B)、在第二受光元件(13B)的受光面(13a)上与该受光面(13a)同轴地配置且发送光信号(L2)的第二发光元件(14B),第一光收发部(16A)和第二光收发部(16B)配置于共同的基座(12)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收发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同轴地配置在基座上的光收发器。例如,在CN103036619A中,记载有在单一光纤的两端分别光学地连接有光收发器的双向光通信系统。在该双向光通信系统中,通过彼此不同的光谱范围的光信号通过单一光纤而双向地传送,可实现半双工通信。
另外,在上述文献中记载有将搭载有光收发器的双向光通信系统应用在智能仪表的抄表网络中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光纤将具备光收发器的多个电表和集中器链式连接来构筑智能仪表的环形网络。
实用新型内容
如上所述,在将多个通信设备利用光纤链式连接而成的环形网络中,每当实现与相邻的一个通信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及与相邻的另一个通信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时,相对于一个通信设备搭载有两组光收发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收发模块,其在实现环形网络的通信设备间的双向通信时,可实现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收发模块是在用光纤将多个通信设备链式连接而成的环形网络中经由光纤收发光信号的光收发模块,具备:在与第一光纤之间进行光信号的收发的第一光收发部、在与第二光纤之间进行光信号的收发的第二光收发部,第一光收发部具有:接收光信号的第一受光元件、在第一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与该受光面同轴地配置且发送光信号的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光收发部具有:接收光信号的第二受光元件、在第二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与该受光面同轴地配置且发送光信号的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光收发部和第二光收发部配置在共同的基座上。
在该光收发模块中,通过第一光收发部及第二光收发部,能够实现与相邻的一个通信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及与相邻的另一个通信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另外,因为第一光收发部和第二光收发部配置在共同的基座上,所以与相对于一个通信设备设置两组光收发器的情况相比,可实现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另外,在基座上也可以设置有将第一光收发部和第二光收发部之间隔开的遮光部件。通过遮光部件的配置,能够抑制第一光收发部和第二光收发部之间的光信号的串扰。
另外,光收发模块也可以具备:第一开关,将由第一受光元件及第二受光元件中的一方实现的光信号的接收设为开启(ON),将由另一方实现的光信号的接收设为关断(OFF);第二开关,将由第一发光元件及第二发光元件中的一方实现的光信号的发送设为开启,将由另一方实现的光信号的发送设为关断;控制部,控制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的动作。由此,能够自如地设定第一光收发部及第二光收发部的接收模式及发送模式的切换。
另外,第一发光元件及第二发光元件也可以是包含蓝宝石基板和层叠在蓝宝石基板上的氮化物半导体层而构成的LED。通过蓝宝石基板用于发光元件的基板,能够使光纤的传送损耗小的波段的光信号通过蓝宝石基板而到达至受光元件的受光面。因此,即使是在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配置有发光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受光面的整个面对来自光纤的光信号进行受光,能够充分提高受光元件的受光灵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研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韩希天,未经北京中研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韩希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760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连接器光纤阵列
- 下一篇:一种光纤耦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