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D玻璃抛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82513.3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4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普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9/26 | 分类号: | B24B19/26;B24B47/12;B24B41/06;B24B57/02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刘锦霞 |
地址: | 3414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盘 从动轮 分水盘 下盘轴 主动轮 转动 抛光单元 本实用新型 托盘 喷液管路 转动机构 抛光模 同步带 套轴 伺服电机控制 伺服电机驱动 中空圆柱形 驱动 垂直固定 伺服电机 真空吸盘 抛光液 支管道 主管道 抛光 连通 垂直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3D玻璃抛光模组。包括托盘、固定安装于托盘上的多个抛光单元和驱动抛光单元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抛光单元包括为中空圆柱形的下盘套轴、插入下盘套轴内的下盘轴、垂直固定于下盘轴一端的下盘和安装于下盘上的真空吸盘,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同步带和驱动主动轮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驱动主动轮并带动从动轮转动,所述从动轮带动下盘轴转动,所述下盘随下盘轴一起转动,还包括喷液管路,所述喷液管路包括分水盘、与分水盘垂直并将抛光液导入分水盘内的主管道和分别与分水盘连通的多个支管道。本实用新型的下盘通过同步带和伺服电机控制,从而保证每次抛光开始和结束时下盘的相对位置都一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玻璃抛光设备领域,尤其涉及3D玻璃抛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为了追求更好的触感及视觉体验,手机屏幕由平面逐渐过渡到3D弧面结构,而抛光加工是光学深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现有技术中的3D抛光机由于不能精准的控制工件盘的启、停位置,大多是人工取放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在人工的操作下不可避免的人工失误导致材料资源的浪费,涉及机器操作也会对人身安全有所威胁,导致玻璃抛光生产的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而且现在的3D抛光机主要是利用玻璃产品与毛轮之间相对旋转运动的线速度来进行抛光的,对于3D弧面产品内凹面拐角处的抛光效果不佳,无法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出3D玻璃抛光模组,该3D玻璃抛光模组提供了精准的速度和位置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D玻璃抛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固定安装于托盘上的多个抛光单元和驱动抛光单元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抛光单元包括为中空圆柱形的下盘套轴、插入下盘套轴内的下盘轴、垂直固定于下盘轴一端的下盘和安装于下盘上的真空吸盘,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同步带和驱动主动轮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驱动主动轮并带动从动轮转动,所述从动轮带动下盘轴转动,所述下盘随下盘轴一起转动,还包括喷液管路,所述喷液管路包括分水盘、与分水盘垂直并将抛光液导入分水盘内的主管道和分别与分水盘连通的多个支管道,所述支管道的末端处于3D玻璃附近,所述支管道的数量与抛光单元的数量相等。
上述抛光单元的数量为8~10个。
上述转动机构的数量与所述抛光单元的数量相等。
上述转动机构还包括调节螺丝,所述调节螺丝用来调节同步带的松紧。
上述每个抛光单元内设置有真空通道,所述真空通道与真空吸盘联通。
上述抛光单元均匀分布于所述分水盘周围。
上述转动机构还电机安装板,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电机安装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下盘通过同步带和伺服电机控制,从而保证每次抛光开始和结束时下盘的相对位置都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3D玻璃抛光模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3D玻璃抛光模组的抛光单元数量为8个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3D玻璃抛光模组的抛光单元数量为9个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3D玻璃抛光模组的抛光单元数量为10个的立体图。
图中:1-托盘,2-抛光单元,3-转动机构,4-喷液管路,21-真空吸盘,22-下盘,23-下盘轴,24-下盘轴套,25-真空通道,26-玻璃,31-伺服电机,32-主动轮,33-同步带,34-从动轮,35-调节螺丝,36-电机安装板,41-分水盘,42-主管道,43-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普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普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82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