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防眩光汽车电子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85394.7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4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G02F1/1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禹小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玻璃基板 前玻璃基板 前偏光片 反射式偏光片 液晶层 汽车电子后视镜 后视镜 本实用新型 液晶取向层 反射光 眩光 透明导电层 玻璃盖板 壳体上面 排列方向 偏振状态 相对侧面 液晶分子 防眩 壳体 入射 响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防眩光汽车电子后视镜,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面的前玻璃基板、后玻璃基板、前偏光片和后反射式偏光片,在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之间设有液晶层,前偏光片和后反射式偏光片分别设在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的外侧,在前偏光片的外侧设有玻璃盖板;在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的相对侧面上均设有液晶取向层,液晶层位于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的液晶取向层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的透明导电层上加偏压以改变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进而调整入射及反射光的偏振状态,在前偏光片和后反射式偏光片的参与下,实现对后视镜反射光强度的控制,使后视镜的响应时间大幅度降低,及时起到更好的防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视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防眩光汽车电子后视镜。
背景技术
随着对汽车产品安全性及舒适性的日益提高,自动防眩光后视镜技术的发展逐渐获得市场的重视。
一般而言,安装于车内(及/或车外)的自动防眩光后视镜采用电致变色的技术方案。电致变色镜片的结构是以两片具有导电功能的玻璃中间填充电致变色溶液而成。在正常状态时,电致变色溶液内的阴极处于无色的氧化状态,阳极则处于略带黄色的正常态。如在导电层通以直流偏压时,阴极由电源的负极得到电子成为还原态并由无色状态转为蓝色;阳极则是由电源的正极释放电子转为氧化态并由无色状态转为黄色。当两种颜色混合时由视觉得到的颜色为深绿色。因电致变色溶液产生了颜色的变化所以产生了吸光效果,反射率会随着偏压降低,起到抗眩光的作用。
而此技术有若干局限性。首先,响应时间较慢,即使在室温情况,最大反射—>最小反射—>最大反射的一个循环也需要十几秒,低温时甚至要达到30秒。难以及时起到防眩光的作用。其次,电致变色是由于电致氧化还原反应使电解液变成深色,吸收入射光,减弱反射光,因此,反射的颜色随电压发生变化,并不是中性的白—>黑—>白及之间灰色的单色变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防眩光汽车电子后视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防眩光汽车电子后视镜,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面的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在所述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之间设有液晶层,还包括前偏光片和后反射式偏光片,所述前偏光片和后反射式偏光片分别设在所述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的外侧,在所述前偏光片的外侧设有玻璃盖板;在所述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的相对侧面上均设有液晶取向层,所述液晶层位于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的液晶取向层之间。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偏光片包括采用高透过性且颜色呈中性的线性偏光片;在所述后反射式偏光片的外侧设有吸光层。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玻璃基板包括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前玻璃,所述后玻璃基板包括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后玻璃。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玻璃盖板与所述前偏光片、所述前偏光片与所述前玻璃基板以及所述后反射式偏光片与所述后玻璃基板均通过光学胶贴合。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模式包括垂直取向模式,所述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分子中的负性液晶分子与所述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成88度至89.5度或-88度至-89.5度夹角排列,所述负性液晶分子在所述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的液晶取向层作用下在所述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平面的投影方向与所述前偏光片的透光轴成45度角或-45度角,所述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层的光程差范围为175nm≤∆nd≤375nm或400nm≤∆nd≤600nm。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垂直取向模式根据所述前偏光片与所述后反射式偏光片的透光轴所成的角度不同分为常白模式和常黑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853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
- 下一篇:客车逃生装置及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