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用于仪器比色的凝集试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94631.6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7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霁霄;韩永刚;鲁莹;张智鹏;陈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永刚 |
主分类号: | G01N21/03 | 分类号: | G01N21/03;G01N21/31;B01L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管 方柱形腔 球形腔体 沉积物 圆形开口 凝集 比色 可用 判读 腔体 本实用新型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计 长期保存 底部位置 漏斗形状 凝集试验 数据依据 液体扰动 意见分歧 正四方柱 收纳 比色皿 漏斗口 透光 管壁 相通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用于仪器比色的凝集试管,其外形为正四方柱形状,管壁透光,试管有两个腔体,一个是球形腔体,另一个是方柱形腔体,球形腔体位于试管的底部位置,方柱形腔体位于试管的中部至上部位置,球形腔体的上部有个圆形开口,方柱形腔体的下部为漏斗形状,漏斗口与所述圆形开口相接,两个腔体相通。球形腔体能够收纳试管中沉积物,防止因移动试管而引起的液体扰动使沉积物泛起;方柱形腔体部分如同比色皿,因此该试管能够在分光光度计上使用,凝集试验能够通过分光光度法判读实验结果,更客观、准确;试验结果有数据依据,并可长期保存,而且克服了因肉眼判读而产生的意见分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化实验室用的玻璃器皿,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布病试管凝集试验中使用的凝集试管。
背景技术
布病试管凝集试验(SAT)是一种稳定性、特异性、敏感性较高的检测方法,一直是各国用作诊断人和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我国将其列为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的国标法定正式试验。依据GB/T 18646-2002,在动物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诊断技术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乳牛全乳环状试验(MRT)适用于家畜布病田间筛选试验和乳牛场布病的监测及诊断泌乳母牛布病的初筛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补体结合试验(CFT)适用于诊断羊种、牛种和猪种布病感染的家畜”。
然而,一直以来布病试管凝集试验方法中,试验结果的判读均为人工肉眼判读,即肉眼观察试管中受检血清的凝集现象,以此判定血清中抗体的相对含量。这种依靠人工肉眼判读必然存在误差,特别是在凝集现象不太明显时,试验员的工作经验、眼睛辨色力以及视力的差异会判读出不同的结果。因此,人们尝试用仪器来判读,最好的一种选择是用分光光度计对凝集试管中的液体做透光率的测定,通过透光率得到判读的数据依据。可是,现有的常规凝集试管呈圆柱型,不能用在分光光度计上。如果直接在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中进行凝集试验,然后进行透光率测定,但由于比色皿的平底结构在判读过程中会因液体的晃动而造成底部凝集沉淀物泛起,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甚至引起严重的误差。如果从完成试验的常规凝集试管取上清液装入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中进行测定,一方面增加了实验步骤、环节和实验器材,加大发生偶然误差的几率;另一方面是取液过程对液体扰动更加明显,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更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用于仪器比色的凝集试管,这种凝集试管能够在分光光度计上使用,通过对试管中液体的透光率进行测定,为凝集试验结果的准确判定提供清楚的数据依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用于仪器比色的凝集试管,其特征在于,试管的外形为正四方柱形状,管壁透光,试管有两个腔体,一个是球形腔体,另一个是方柱形腔体,球形腔体位于试管的底部位置,方柱形腔体位于试管的中部至上部位置,球形腔体的上部有个圆形开口,方柱形腔体的下部为漏斗形状,漏斗口与所述圆形开口相接,两个腔体相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管壁的厚度和为1mm。
进一步,所述圆形开口的口径是球形腔体直径的1/3~1/2。
进一步,所述试管的高度为27mm,球形腔体的直径为4mm,圆形开口的口径为2mm,漏斗的高度为5~8mm。
进一步,所述球形腔体的中心位于所述试管的中线上,其圆形开口的中点位于试管的中线上。
进一步,所述球形腔体的中心偏离所述试管的中线,其圆形开口的边沿靠近试管的一边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球形腔体能够收纳试管中沉积物,防止因移动试管而引起的液体扰动使沉积物泛起,从而能够减小试验误差;2、能够在分光光度计上使用,方柱形腔体部分如同比色皿,因此,布病试管凝集试验能够在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且能够通过分光光度法判读实验结果,更客观、准确;3、试验结果有数据依据,并可长期保存,而且克服了因肉眼判读而产生的意见分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永刚,未经韩永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946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