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过滤陶瓷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01937.X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7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南;王惠民;夏志强;吴急涛;黄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00 | 分类号: | B01D29/00;B01D29/03;C04B35/565;C04B35/584;C04B3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邓佳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格条 过滤 陶瓷板本体 碳化硅 固定边框 氮化 金属硅粉 氧化铝粉 氮化硅 硅微粉 烧成 致密 本实用新型 多孔结构 骨架支撑 上等距离 外侧设置 增强结构 粗颗粒 陶瓷板 陶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过滤陶瓷板,包括过滤陶瓷板本体,所述过滤陶瓷板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矩形的固定边框,所述固定边框内部的过滤陶瓷板本体上等距离设置有横向的第一加强网格条和纵向的第二加强网格条,所述第一加强网格条与第二加强网格条之间形成矩形的过滤块,所述过滤块均为粗颗粒碳化硅外包裹金属硅粉、氧化铝粉、硅微粉氮化烧成多孔结构,所述固定边框和所述第一加强网格条和第二加强网格条均由粗中细多粒度的碳化硅、金属硅粉、氧化铝粉、硅微粉氮化烧成致密的网状增强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加强第一加强网格条和第二加强网格条的强度,对过滤陶瓷板本体起骨架支撑作用,更加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陶瓷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过滤陶瓷板。
背景技术
在目前用于过滤有色金属的过滤陶瓷板技术中,大多数的过滤陶瓷板内部的硅粉比例都是一样的,从而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过滤陶瓷板的强度较低,且在安装过滤陶瓷板时,由于大多数的过滤陶瓷板结构都较为简单,在安装时都是直接把过滤陶瓷板放置入过滤箱的内部进行使用,容易致使过滤陶瓷板出现碎裂的现象,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过滤陶瓷板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过滤陶瓷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过滤陶瓷板,包括过滤陶瓷板本体,所述过滤陶瓷板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矩形的固定边框,所述固定边框内部的过滤陶瓷板本体上等距离设置有横向的第一加强网格条和纵向的第二加强网格条,所述第一加强网格条与第二加强网格条之间形成矩形的过滤块,所述过滤块为粗颗粒碳化硅外包裹硅细粉的材料氮化烧成多孔结构,所述固定边框和和所述第一加强网格条和第二加强网格条均由粗中细多粒度的碳化硅和硅细粉氮化烧成致密的网状增强结构,过滤块、第一加强网格条与第二加强网格条是整体一次压制成型。
优选的,所述过滤块由单一粒度的碳化硅组成,所述过滤块、第一加强网格条和第二加强网格条的内部均设置有硅粉,所述过滤块内部的硅粉比例小于第一加强网格条和第二加强网格条内部的硅粉比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加强网格条与第二加强网格条之间形成矩形的过滤块,过滤块为粗颗粒碳化硅外包裹硅细粉的材料氮化烧成多孔结构,固定边框、第一加强网格条和第二加强网格条均由粗中细多粒度的碳化硅和硅细粉材料氮化烧成致密的网格状增强结构,且过滤块内部的硅粉比例小于第一加强网格条和第二加强网格条内部的硅粉比例的设计,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加强第一加强网格条和第二加强网格条的强度,对过滤陶瓷板本体起骨架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过滤陶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陶瓷板本体、2固定边框、3第二加强网格条、4过滤块、5第一加强网格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019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框压滤机的卸矿封闭输送装置
- 下一篇:净化器水循环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