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03584.7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2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凌强;王静;王兵;杨晋;龚志强;董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装置 脊柱 本实用新型 锁定装置 融合 医疗器械技术 稳定性增加 支撑固定 植入的 椎间隙 侧方 弹出 锁定 脱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包括融合装置主体和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可从融合装置主体前后侧的上下端弹出实现锁定,但又不会脱离融合装置主体。本实用新型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从脊柱侧方进入椎间隙进行融合,且实现较大接触面积的支撑固定,同时植入的融合装置的初始稳定性增加,提高融合率,其结构设计合理、适合脊柱椎间融合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椎间盘和关节突退变而继发出现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已成为常见的疾病,这一病症还往往伴有腰椎椎管狭窄与节段不稳,虽然该病程进展缓慢,但是腰腿痛会逐年加重,给病患造成困扰。特别是下胸椎及胸腰椎段(T10-T12)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目前有着明显的上升的趋势,临床上一旦发病,常伴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的损害,严重者可导致瘫痪。目前针对这类疾病有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药物治疗,一种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可以临时缓解症状,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手术治疗是解除疼痛、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的唯一有效手段。而椎间融合术则是最直接、最有效减轻病痛的方法。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又称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是一种骨科脊柱融合术外科手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腰椎退变性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需行后路减压者;手术后腰椎不稳,需同时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者;椎间盘源性腰痛,前路手术受限者;各种原因的腰椎滑脱,需同时行椎管减压及复位固定者。但是由于后路植入双枚椎间融合器的创伤较大,出血多,容易损伤脊髓神经,老年患者难以耐受,需切除双侧一半甚至以上的关节突关节,影响脊柱稳定性,并增加了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牵拉的几率,医疗工作着采用了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椎间融合器的椎体间融合术。一方面减少了对后部结构的损伤,增加了稳定性,同时减少了对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牵拉,并降低了治疗费用。该术式适用于腰椎滑脱伴单侧下肢神经症状者,手术时自一侧斜向植入单枚融合器即可。侧路椎间融合术对手术技术的要求较高,但是该术式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其众多优点使其成为一个更好的选择。其中最大的优点在于可植入足够大的椎间融合器,可明显纠正脊柱冠状位畸形以及提供更好的融合环境。在处理腰椎管狭窄症时,该术式还可以达到间接减压的效果。
但是,脊柱椎间融合器目前已有众多类型产品,但是设计上大同小异,此类产品均是从后路进行植入,且因为设计的问题存在稳定性较差,容易导致诸多并发症;并不适合于脊柱侧路椎间植入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从脊柱侧方进入椎间隙进行融合,且实现较大接触面积的支撑固定,同时植入的融合装置的初始稳定性增加,提高融合率,其结构设计合理、适合脊柱椎间融合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装置,包括融合装置主体和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可从融合装置主体前后侧的上下端弹出实现锁定,但又不会脱离融合装置主体;
所述融合装置主体形状近似长方体,内部为竖直的中空腔,中空腔中间设有分隔体,融合装置主体的前侧壁的厚度大于后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的中间位置设有方形空腔,方形空腔内置有锁定装置;
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两上下端与分别固定安装一个锁定基座,锁定基座置于方形空腔内,间隙小于1mm,锁定基座上固定有尖锐锁定端,锁定基座右侧均开设有功能通孔可插入弹性元件的压缩装置的压缩杆,左右侧均安装有弹簧锁定珠。
优选的,所述融合装置主体上下端面及分隔体上下侧均设有棘状突起;
所述分隔体位于中空腔的中心位置,将中空腔分隔为两个均匀的植骨腔,融合装置主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设有植骨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035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体式人工椎体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人工椎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