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套拱离壁的隧道洞口管棚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07952.5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0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白国权;杨泽龙;雷华;罗忠祥;陈俊武;段晓彬;胡晶;钱伊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E21D9/1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亢能 |
地址: | 65023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棚 导向管 管棚支护 隧道洞口 隧道工程 超前 坡面防护工程 本实用新型 上半部 扰动 壁段 衬砌 明洞 相离 钻入 开挖 环保 安全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拱离壁的隧道洞口管棚支护结构,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套拱、管棚导向管和超前管棚,其中,套拱设置于明洞衬砌外,管棚导向管设于在套拱上半部,超前管棚一端设于管棚导向管中,另一端钻入仰坡,使得套拱与仰坡相离并形成一离壁段。本结构能最大程度少扰动边、仰坡,减少了坡面防护工程,实现真正意义上零开挖进洞,能减少投资成本约30%,具有安全、环保、经济、适用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洞口管棚支护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设套拱离壁的隧道洞口管棚支护结构,属于隧道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地,隧道洞口下穿山体表层,隧周岩体风化严重、强度低、稳定性差,洞口是隧道施工的困难地段,洞口段施工是整个隧道工程施工的关键。而隧道进洞方案是洞口工程施工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管棚超前支护进洞是隧道洞口施工中一种常用的辅助进洞方式,需修筑套拱,用套拱中预埋的导向钢管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周边钻孔,再打设管棚并通过管棚注浆加固洞口岩土体,最后在管棚的辅助支护下开挖进洞、隧道向前施工。为固定或支撑管棚端部而设的套拱常按贴壁设置,在对洞口山体刷坡、挖槽后,再立钢架、浇筑套拱混凝土,套拱结构紧贴刷坡后的仰坡山体。贴壁式套拱管棚需对洞口山体进行开挖,会对地表植被产生破坏,既不利于仰坡的稳定,又将增加坡面防护工程;另外贴壁套拱与山体开挖后的仰坡坡面紧紧相接,将承受较大的土压力,当仰坡下滑、或有下滑趋势、即将下滑时,套拱及已施工隧道结构的受力将迅速增大,极易引起洞口仰坡塌方,并可能对已施做套拱、管棚、初期支护、明洞等造成破坏,甚至可能引起较大规模的工程滑坡。
针对上述常规贴壁式套拱管棚超前支护进洞方式存在的既不经济、也不环保、同时还有工程安全风险等不足之处,急需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难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套拱离壁的隧道洞口管棚支护结构,该结构新颖,将套拱向隧道口前方前置,不与洞口山体坡面相接,仅挖其基础少部分土体,设置成离壁式套拱,进而,能最大程度少扰动边、仰坡,减少了坡面防护工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隧道零开挖进洞。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套拱离壁的隧道洞口管棚支护结构,包括套拱、管棚导向管和超前管棚,其中,套拱设置于明洞衬砌外,管棚导向管设于在套拱上半部,超前管棚一端设于管棚导向管中,另一端钻入仰坡,使得套拱与仰坡相离并形成一离壁段。
进一步地,套拱包括套拱钢架和设于套拱钢架周围的套拱混凝土。
进一步地,管棚导向管设于套拱钢架的套拱混凝土中,超前管棚一端穿过管棚导向管,另一端钻入仰坡后注浆加固围岩。
进一步地,套拱基础设置于仰坡地面线以下高度不超过3m。
进一步地,套拱沿隧道纵向设置长度不小于2m。
进一步地,套拱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0.6m。
进一步地,套拱的钢架不少于4榀。
进一步地,超前管棚的长度不大于30m,管棚的钢管管径大于0.1m,导向管的内径应大于管棚的钢管外径。
进一步地,离壁段上部回填土,反压仰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将套拱前置、与洞口山体分离,仅挖其基础少部分土体,能最大程度少对原山体边、仰坡的扰动,减少坡面防护工程,减小对原地表植被的破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隧道零开挖进洞;同时,相比于传统及现有技术条件,本新型结构可避免因山体垮塌而进行洞口处治工程、产生废置工程并需要进行二次进洞等不良情况出现。综合分析,仅就隧道洞口工程而言,本新型结构能减少投资成本约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079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