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尾塞及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10542.6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9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森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郭亚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求富路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塞 耳机本体 耳机 弧形过渡部 护柄 佩戴 人耳 套入 本实用新型 夹持 耳机技术领域 人体工程学 一体成型 塞入 耳甲腔 连接套 圆心角 掉落 钝角 阻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尾塞及耳机,涉及耳机技术领域,解决了尾塞与耳机本体的夹角不符合人体工程学,佩戴不舒适、易掉落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套入部、护柄部和用于连接套入部与护柄部的弧形过渡部,套入部能够套设于耳机本体上,弧形过渡部的圆心角为钝角,且佩戴含有尾塞的耳机时,弧形过渡部能使护柄部夹持于耳屏与对耳屏之间;本实用新型尾塞的套入部套设于耳机本体上而非与耳机本体一体成型,可单独对尾塞进行活动,更加方便;佩戴上述耳机时,塞入部套设于耳机本体上置于人耳的耳甲腔中,而弧形过渡部使得护柄部夹持与人耳的耳屏与对耳屏之间,人耳结构不会阻挡耳机尾塞的贴近,佩戴更加舒适且不易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尾塞及耳机。
背景技术
对于各种音频播放设备来说,耳机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音频输出装置,现有耳机包括多种形式,如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等。
现有的耳机尾塞与耳机壳一体成型,且通常垂直于耳机后盖壳设置,耳机线穿过尾塞内部与耳机发声组件相连接;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设置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耳机尾塞通常垂直于耳机后盖壳设置,上述设置的角度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如,将上述现有的耳机戴于耳朵上时,很明显的感受是,耳朵的对耳屏及耳屏会明显阻挡尾塞,使得耳机不能紧贴耳朵佩戴,比较容易脱落。
且现有的尾塞与耳机壳一体成型,当对耳屏影响耳机紧贴人耳,想要寻找合适的佩戴角度时,尾塞又不能单独进行活动,需要同时整个转动耳机,同时带来的情况是,尾塞佩戴于合适的角度时,耳机壳在人耳中的位置又相对不适。
上述问题一直困扰着耳机使用者与发明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有新型尾塞的耳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尾塞与耳机本体的夹角不符合人体工程学,佩戴不舒适、易掉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尾塞,包括套入部、护柄部和用于连接所述套入部与所述护柄部的弧形过渡部,所述套入部能够套设于耳机本体上,所述弧形过渡部的圆心角为钝角,且佩戴含有所述尾塞的耳机时,所述弧形过渡部能使所述护柄部夹持于耳屏与对耳屏之间。
优选的,所述套入部、所述弧形过渡部以及所述护柄部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弧形过渡部包括所述护柄部与所述套入部内侧形成的第一弧形面以及所述护柄部与所述套入部外侧形成的第二弧形过渡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过渡面的圆心角为95°。
优选的,所述尾塞为软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耳机本体以及上述新型尾塞,所述套入部套设于所述耳机本体上,佩戴耳机时,所述弧形过渡部使所述护柄部夹持于耳屏与对耳屏之间。
优选的,所述耳机本体的后壳体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套入部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套入部能套设于所述凹槽上。
优选的,所述耳机本体为无线耳机。
优选的,所述耳机本体为有线耳机。
优选的,所述后壳体的下部设有圆孔,所述护柄部为空腔结构,且所述护柄部的一端延伸入所述套入部中以插设于所述圆孔中,耳机线能穿过所述护柄部和所述圆孔与所述耳机本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森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东莞市森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05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