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音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11514.6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9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森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郭亚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求富路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置 通孔 辐射体 低音耳机 低音效果 腔体 本实用新型 喇叭 体内 耳机技术领域 二级混合 空气流动 腔体连通 穿出 人耳 耳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音耳机,涉及耳机技术领域,解决了耳机低音效果欠佳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喇叭、位于喇叭后侧的后置腔体,后置腔体连接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被动辐射体,后置腔体内的声音经过通孔振动被动辐射体并传出,增强低音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低音耳机喇叭发出的声音一部分经过与后置腔体连通的通孔,再带动通孔上的被动辐射体,被动辐射体振动再推动外侧空气流动,后置腔体内的声音经过通孔及被动辐射体的二级混合,再进入人耳;上述方式相较于后置腔体直接穿出部分声音的方式能够增强低音效果,使声音更加浑厚、饱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音耳机。
背景技术
对于各种音频播放设备来说,耳机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音频输出装置,现有耳机包括多种形式,如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等。
随着人们对耳机质量要求不断地提高,耳机的声音效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耳机一般包括有耳机外壳和安装于耳机外壳内的发声单体,发声单体包括组装于本体上的喇叭组件,耳机外壳内对应发声单体前侧形成前置腔体,耳机外壳内对应发声单体后侧形成后置腔体;前置腔体和后置腔体是耳机喇叭传声的重要组成部分,腔体的作用主要是消除声短路、抑制声共振、拓宽频响范围、减少失真。前置腔体和后置腔体结构的容积大小、内部的声反射规律,都能直接影响声音的音质。
目前现有的耳机传声方式大多是:声音大部分经过前腔进入人的耳中,小部分声音经过后腔连通的音孔直接穿出混合后进入耳中。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耳机的低音效果欠佳,难以满足人们对耳机音效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有的研究者对耳机的低音音效进行了改进,但现有的改进大都是基于针对耳机的发声源耳机喇叭组件的改进,上述改进方式十分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音耳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耳机低音效果欠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音耳机,包括喇叭、位于喇叭后侧的后置腔体,所述后置腔体连接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有被动辐射体,所述后置腔体内的声音经过所述通孔振动所述被动辐射体并传出,增强低音效果。
优选的,所述被动辐射体为多孔的网布。
优选的,所述网布上的孔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网布为棉布、金属布或合成纤维布。
优选的,所述被动辐射体为圆形且所述被动辐射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被动辐射体的边缘涂覆有胶黏层,所述被动辐射体通过所述胶黏层粘接在所述通孔上。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与所述后置腔体相对的一侧连通有凹槽,所述被动辐射体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螺旋状凹槽,所述被动辐射体设置于所述螺旋状凹槽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被动辐射体设置于耳机本体的背面或侧面。
优选的,所述耳机本体为无线耳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音耳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喇叭发出的声音一部分经过位于喇叭前侧的前置腔体传出进入人耳,另一部分经过后置腔体,首先经过与后置腔体连通的通孔,再带动通孔上的被动辐射体,被动辐射体振动再推动外侧空气流动,后置腔体内的声音经过通孔及被动辐射体的二级混合,再进入人耳;上述方式相较于后置腔体直接穿出部分声音的方式能够增强低音效果,使声音更加浑厚、饱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森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东莞市森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15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