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反灌供电自动切换无压损输出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11759.9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6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吕金叶;陈家培;陈红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金凯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输出电路 自动切换 无压 供电端 漏极 供电设备 输出电压 电子技术领域 正极 本实用新型 电压输出端 输入端连接 负极 场效应管 工作稳定 供电切换 源极接地 源极连接 栅极连接 接地 降压器 接地端 源极 电路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反灌供电自动切换无压损输出电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供电端、第二供电端、供电设备以及供电自动切换无压损输出电路;所述供电自动切换无压损输出电路包括降压器U2、场效应管Q1、Q2以及Q3;第一供电端的正极与U2的输入端连接,U2的电压输出端分别与供电设备连接、与Q1的漏极连接,U2的接地端与Q3的漏极连接,Q3的源极接地;Q3的栅极分别与Q1的栅极、Q2的栅极连接,Q1的源极与Q2的源极连接,Q2的漏极与第二供电端正极连接;第一供电端、第二供电端的负极均接地。该电路在供电切换时使输出电压具有连续性保证设备工作稳定,且可防止电流之间反灌造成损耗和器件的损坏,使输出电压更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反灌供电自动切换无压损输出电路。
背景技术
在供热、供电等领域,设备一般采用电池供电,电池损坏或电量耗尽导致设备无法使用。为了避免设备的损坏,保证设备使用寿命,对供电的可靠性及输出电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设备有市电供电时,切断电池供电,当市电断电时,通过硬件自动切换到电池供电;电压输出采用无压损输出,提高供电质量等。
目前,供电切换电路采用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原理进行设备供电、MOS管开关切换以及继电器切换等。其缺陷在于:二极管具有0.3-1V的压差特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产生压损和输出电压不稳定现象,导致继电器切换有延迟特性,造成供电的不连续性,且无反灌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反灌供电自动切换无压损输出电路,以保证供电切换电路具有反灌保护功能。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具有防反灌供电自动切换无压损输出电路,包括:第一供电端、第二供电端、供电设备以及供电自动切换无压损输出电路;所述供电自动切换无压损输出电路包括降压器U2、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以及场效应管Q3;
第一供电端的正极与降压器U2的输入端连接,降压器U2的电压输出端分别与供电设备连接、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降压器U2的接地端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3的源极接地;
场效应管Q3的栅极分别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第二供电端的正极连接;
第一供电端的负极、第二供电端的负极均接地。
优选地,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还分别与电阻R102的一端连接、与电阻R103的一端连接,电阻R1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供电端正极连接,电阻R103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一供电端为市电供电,第二供电端为电池供电。
优选地,所述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以及场效应管Q3均为MOS管。
优选地,所述供电设备包括热量表、水表、电表或燃气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切换无压损输出电路在第一供电端供电时,场效应管Q3导通,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截止,降压器U2的电压输出端输出第一供电端的电压至供电设备,利用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的关断放置降压器U2的输出端输出的电流反灌到第二供电端。在第一供电端断电时,场效应管Q3截止,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导通,降压器U2的电压输出端输出第二供电端的电压至供电设备,场效应管Q3的截止具有防止降压器U2的输出端输出电流反灌到第一供电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一种具有防反灌供电自动切换无压损输出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2是一种具有防反灌供电自动切换无压损输出电路的拓扑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17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