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锚索式泥石流拦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13947.5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0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范雲鹤;翁杨;陈永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雲鹤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2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体 锚杆 支脚 泥石流 拉索 锚索 基岩 本实用新型 钢筋混凝土 钢丝网包裹 圆柱体连接 并列放置 交错排布 锚杆安装 泥石流沟 大颗粒 钢丝网 锚固段 拆卸 冲刷 抗力 块石 伸入 开挖 钢筋 削弱 外部 防治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索式泥石流拦挡系统,利用锚杆提供抗力,桩体拦挡大颗粒块石,削弱泥石流的冲刷能力,达到防治泥石流的目的。该系统包括锚杆、拉索、桩体、钢丝网、沟槽,在泥石流沟内开挖沟槽,沟槽内放置若干个桩体,锚杆安装在沟槽的前方,锚杆的锚固段伸入基岩中,锚杆和桩体之间连接拉索,拉索与锚杆的连接可以拆卸,钢丝网包裹在桩体的外部,桩体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桩体包括圆柱体、支脚,支脚通过钢筋与圆柱体连接,桩体包含若干个支脚,桩体并列放置在沟槽内,不同桩体的支脚交错排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泥石流拦挡系统。
背景技术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目前泥石流治理工程主要有拦蓄工程、排导工程、生态工程等。拦蓄工程应用最广泛,拦蓄工程通过拦蓄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来减少泥石流危害,修建谷坊、拦挡坝,蓄库拱坝、梳齿坝、格栅坝、刚性格子坝、钢索网格坝等,使松散固体物质不参与泥石流运动,目前的拦蓄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程量大,地基开挖等修建的成本高,泥石流地区的现场施工条件差,建造时间久,使用的限制条件多。
排导工程是利用排洪道、渡槽等工程,排泄泥石流,控制泥石流的危害。由于泥石流的侵蚀能力强、固体物质丰富,对排导槽的抗冲刷能力和抗淤积能力要求很高。
生态治理工程即通过种植植物,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其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生态治理工程的特点是投资小、能改善自然环境,但是在沟谷中种植的植物没有保护措施,容易受到降雨和水流的侵蚀,生长发育状况较差,发挥效用的时间长,不能有效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坝式拦挡结构存在工程量大、施工条件差等问题,提供一种锚索式泥石流拦挡系统,利用锚索约束拦挡结构,分离大颗粒块石,使泥石流携带能力下降,削弱泥石流破坏能力,从而有效防治泥石流。本发明的适用条件是适用于水石流和稀性泥石流,并且泥石流沟流通区的基岩深度小于10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锚索式泥石流拦挡系统,包括锚杆、拉索、桩体、钢丝网、沟槽,在泥石流沟内开挖沟槽,沟槽内放置若干个桩体,锚杆安装在沟槽的前方,锚杆的锚固段伸入基岩中,锚杆和桩体之间连接拉索,拉索与锚杆的连接可以拆卸,钢丝网包裹在桩体的外部,桩体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桩体包括圆柱体、支脚,支脚通过钢筋与圆柱体连接,桩体包含若干个支脚,桩体并列放置在沟槽内,不同桩体的支脚相互交错。
所述的拉索由钢丝缠绕制成。
所述的钢丝网由钢丝绳编制而成,钢丝绳交叉处安装扣压件。
所述的钢丝网的网孔的孔径小于20cm。
所述的桩体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所述的锚杆和桩体之间连接拉索的数量为2根或2根以上。
所述的沟槽内放置一排桩体或者多排桩体。
一种锚索式泥石流拦挡系统的拦挡方法,该方法包括:
(1)调查分析泥石流沟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与堆积区;
(2)统计泥石流沟的流域面积,依据气象资料确定泥石流沟的洪峰流量,根据泥石流沟截面尺寸,确定泥石流最大深度,根据泥石流最大深度确定桩体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雲鹤,未经范雲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39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