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善压铸模具冲蚀的浇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18209.X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8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凯实金属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毛洪梅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流道 本实用新型 分支流道 浇注结构 浇注系统 压铸模具 进浇口 壁厚 横流 金属压铸 配合连接 依次相连 防冲蚀 缓冲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压铸模具冲蚀的浇注结构,属于金属压铸技术领域,包括依次相连的主横流道、浇注系统以及型腔,浇注系统包括与主横流道相连的至少两个分支流道以及与型腔的端口相连的辅助缓冲流道,辅助缓冲流道上设有与分支流道相配合连接的至少两个进浇口,进浇口通过辅助缓冲流道与型腔相连通,且辅助缓冲流道的壁厚与型腔的壁厚相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冲蚀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压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压铸模具冲蚀的浇注结构。
背景技术
压铸是一种精密的铸造方法,它是利用高压强制将金属熔液压入形状复杂的金属模内的一种精密铸造法,压铸区别于其它铸造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高温、高压和高速。现有的技术都是把进浇口直接与型腔相连,金属液以高温、高速从进料口进入型腔,进入型腔后随着时间和型腔的阻力温度和速度就会慢慢降低,故进浇口附近的型腔一般最先开始冲蚀,也是型腔冲蚀最严重的位置。为解决冲蚀对压铸模具使用寿命的影响,传统的方法是选择使用优质钢材,优化热处理技术,但是见效不大。
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防冲蚀效果更好的改善压铸模具冲蚀的浇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压铸模具冲蚀的浇注结构,结构简单,防冲蚀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改善压铸模具冲蚀的浇注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主横流道、浇注系统以及型腔,浇注系统包括与主横流道相连的至少两个分支流道以及与型腔的端口相连的辅助缓冲流道,辅助缓冲流道上设有与分支流道相配合连接的至少两个进浇口,进浇口通过辅助缓冲流道与型腔相连通,且辅助缓冲流道的壁厚与型腔的壁厚相同。
优选的,辅助缓冲流道的宽度略小于型腔的宽度。
优选的,辅助缓冲流道的宽度为20mm。
优选的,主横流道的两端设有冷料槽,冷料槽的空腔顶部与主横流道相连通,且冷料槽的顶部高度低于分支流道的底部高度,由于物料刚进入到主横流道中时,物料的温度较低,因此可以在物料进入到分支流道之前的主横流道两端设置冷料槽储料,使得与后进入的物料充分混合,进而进入到分支流道中,从而可以改善压铸模具的工艺效果。
优选的,辅助缓冲流道与型腔相连的一端外侧设有环设在辅助缓冲流道外壁上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进浇口与型腔之间设置有一个辅助缓冲流道,从而可以使得型腔远离了进浇口,使得冲蚀严重部位保留在辅助缓冲流道区,浇注完成后,通过将辅助缓冲流道使用冲模或是CNC加工方式切除脱离型腔,从而可以实现有效地缓解对于型腔的冲蚀,提升了压铸模具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2、通过将辅助缓冲流道的一端设置多个进浇口,以及设置多个与主横流道相连的分支流道,且分支流道与进浇口两两对应相连,物料依次通过主横流道、分支流道、进浇口集中进入到辅助缓冲流道中,进而从辅助缓冲流道中流入型腔中,因此不仅可以减少对于型腔的冲蚀作用,而且可以使得物料流动的流速及填冲更加顺畅,可以保持进入型腔的均匀性以及一致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的标记:1为主横流道,2为型腔,3为分支流道,4为辅助缓冲流道,5为进浇口,6为冷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凯实金属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迈凯实金属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82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铸模具冷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模具的流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