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机叶片的刮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25513.7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4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利生;袁敬;王泽利;华海鸥;张问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地君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2/06 | 分类号: | E21B12/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海曙钧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1 | 代理人: | 代宇琛 |
地址: | 15007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刮泥装置 内齿圈 外套筒 电动机 钻杆 钻机 叶片 啮合 本实用新型 外套筒外壁 输出齿轮 移动机构 定位筒 刮泥板 同心的 避让 刮泥 内壁 钻孔 转动 静止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钻机叶片的刮泥装置,它包括彼此同心的外套筒和内齿圈,外套筒外壁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内齿圈的内壁固定有刮泥板;该刮泥装置还包括用于移动外套筒使外套筒避让开钻孔上方的移动机构。该刮泥装置能不依赖钻杆转动、在钻杆静止的状态下也能实现刮泥、且不依赖定位筒、通用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中的桩基施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钻机叶片的刮泥装置。
背景技术
钻机包括底盘、主桅杆、连接有钻杆的动力头、卷扬机、牵引绳和泵送砼附属设备等。主桅杆固定在底盘上,动力头与主桅杆滑配合,桅杆顶部设有桅顶定滑轮,卷扬机与牵引绳一端固定,牵引绳绕过桅顶定滑轮且牵引绳的另一端与动力头固定。卷扬机缠绕或放松牵引绳,使得动力头沿着桅杆上升或下降,进而驱动钻杆下钻或上拔。
由于钻机叶片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有泥巴和卵砾石附着在钻杆的叶片上,这样一方面会降低钻杆的切削效率;更重要的是,在钻杆提升到一定高度后,钻杆叶片的附着物有可能在重力及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出,容易伤到钻杆周边的施工人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自然需要定期刮掉钻杆上的泥巴等附着物。
现有技术的刮泥装置比较简单,就是利用到位于钻孔孔口处的定位筒,该定位筒主要是对钻杆起到定位、导向及保护的作用。现有技术就是在定位筒的内壁沿周向均匀固定刮泥板,依靠钻杆的上拔或下钻与刮泥板发生相对运动来实现刮泥。
上述现有技术的刮泥装置存在以下弊端:首先,该刮泥过程必须驱动钻杆下钻或上拔才能实现,而钻杆高且重,导致刮泥过程笨重不方便,而且,有可能某一高度叶片上的附着物尚未刮干净就已经上拔或下钻错开刮泥板的高度了,这就需要反复将叶片上拔、下钻几次才能刮干净,故工作效率低;其次,该装置需要依赖定位筒,而很多钻机施工中是不需要配备定位筒的,导致该刮泥装置通用性窄,适用范围不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依赖钻杆转动、在钻杆静止的状态下也能实现刮泥、且不依赖定位筒、通用性更强的钻机叶片的刮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钻机叶片的刮泥装置,它包括彼此同心的外套筒和内齿圈,外套筒外壁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内齿圈的内壁固定有刮泥板;该刮泥装置还包括用于移动外套筒使外套筒避让开钻孔上方的移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钻机叶片的刮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该装置对钻杆刮泥时,只需要启动电动机,经输出齿轮、内齿圈带动刮泥板,与静止的钻杆叶片发生相对移动,就能够刮掉钻杆叶片上的附着物,也就是说,刮泥过程中,钻杆完全保持静止,这样,相比现有技术需要下钻或上拔钻杆,本申请的刮泥装置的工作过程明显轻便快捷,而且可以将钻杆的一段上的附着物完全刮干净后,再升降钻杆刮下一段,故刮泥效果更好。况且,该装置摆脱了对定位筒的依赖,适用于各种带定位筒和不带定位筒的钻机,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作为优选,外套筒的底边设有内凸的径向凸环,内齿圈搁置在径向凸环上;外套筒侧壁固定有耳板,电动机壳体固定在耳板底面,电动机输出轴穿过耳板,外套筒侧壁设有容置输出齿轮的缺口;这样,该装置拼装制造的过程方便,各个零部件紧凑合理。
移动机构优选为:它包括放置在地面的旋转气缸,旋转气缸的旋转体上设有一个平移气缸,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与外套筒固定。这样,平时该装置避让开钻孔的孔口,腾出空间不干涉钻杆的正常工作,需要刮泥时,转动旋转气缸,将外套筒摆动到钻孔孔口,并利用平移气缸微调外套筒位置,使外套筒与钻杆轴线对其,便于后续的刮泥,避免叶片与刮泥板卡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地君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地君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255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