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稻田灌溉控制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26291.0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7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邓忠;翟国亮;吕谋超;李迎;蔡九茂;宗洁;张文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A01G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田 灌溉控制装置 水位控制机构 输送管道 水位 截止阀 干管 水稻 灌溉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 装置及系统 抽水管道 灌溉设备 合适水位 精准灌溉 水泵抽水 自动补充 暴雨 供水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稻田灌溉控制装置及系统,属于灌溉设备领域。水稻田灌溉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干管和水稻田灌溉控制装置,水稻田灌溉控制装置包括输送管道、抽水管道和水位控制机构。输送管道的一端与干管连接,另一端通向水稻田中;水位控制机构能够检测水稻田中的水位。当水位过低时,水位控制机构通过开启输送管道上的截止阀来供水;当达到需要的水位时,其能够自动关闭截止阀。暴雨过后,水位过高时,开启水泵抽水至合适水位。上述装置及系统能够自动补充水量,实现精准灌溉,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成本。并且还能防止过多水量对水稻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溉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稻田灌溉控制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农村,水稻灌溉一般采取的是大水漫灌的方法,灌溉方式经常采用的方法就在渠道与田间连通一个水管,在不灌溉时一头封堵,在灌溉时将水管口打开,等灌溉完毕将口封堵,这种灌溉方式完全凭经验进行,对水量无法精准的计量,造成的结果就是灌水不易控制,常常灌水量较大,水稻淹没现象经常发生,浪费水资源严重。以上灌溉方式简单粗放,而且费工费力,无法控制水量,最终会影响水稻健康生长,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如何在水稻生育期根据水稻田中的水位进行合理的控制灌溉是水稻田灌溉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田灌溉控制装置,其能够根据田间的水位进行控制适量灌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田灌溉控制系统,其采用了上述水稻田灌溉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稻田灌溉控制装置,包括:
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包括阀杆,所述阀杆在预设角度范围转动时,所述截止阀能够将所述输送管道打开或关闭;所述输送管道上还设置有水量测量仪;
抽水管道,所述抽水管道上设置有抽水泵;
水位控制机构,所述水位控制机构能够检测水稻田中的水位并能控制截止阀的开关。
进一步,
所述水位控制机构包括水位测量筒、浮动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
所述水位测量筒用于设置在水稻田的土壤中;所述浮动件设置在所述水位测量筒中,并与所述水位测量筒的内壁间隙设置;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浮动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阀杆的自由端铰接;
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输送管道枢接,使得所述第二连杆呈杠杆结构;
所述浮动件在所述水位测量筒中移动时,能通过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带动所述阀杆在预设角度内转动。
进一步,
所述水位测量筒筒壁的上部设置有上进水孔,下部设置有下进水孔;所述上进水孔垂直于筒壁延伸,所述下进水孔斜向上延伸。
进一步,
所述水位测量筒的下端及筒壁上均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
所述第一连杆为可伸缩结构。
进一步,
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杆体、连接筒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所述连接筒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上的螺纹旋向相反。
进一步,
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配重,所述配重能够使得所述浮动件向下运动。
进一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26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土球起苗器
- 下一篇:一种灌溉用滑动式连续取水软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