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挤压脱水机直筒体和采用该直筒体的挤压脱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26410.2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5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史灿彪;雷振胜;李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9/14 | 分类号: | B30B9/14;B30B9/26;B30B15/00;F26B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刘小敏;何秋林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筒体 挤压脱水机 安装支架 内部衬套 滤网 外筒 本实用新型 排水 拆卸式安装 体内物料 脱水效果 外筒外壁 挤压机 开口处 游离水 排出 直筒 开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压脱水机直筒体和采用该直筒体的挤压脱水机,所述直筒体包括外筒和内部衬套,所述外筒和内部衬套底部的相应位置上设有开口,所述直筒体还包括排水滤网和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外筒外壁,所述排水滤网通过所述安装支架拆卸式安装在所述外筒和内部衬套底部的开口处,使直筒体内物料中的游离水通过所述排水滤网排出。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改善挤压机的脱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笼条式挤压脱水机直筒体,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直筒体的挤压脱水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顺丁橡胶装置的挤压脱水机主要有笼条式、半笼条式和非笼条式的。笼条式和半笼条式的挤压脱水机的壳体全部或仅下部采用笼条结构,它们因漏胶严重,现场操作环境差而逐步被淘汰。
非笼条式的挤压脱水机(以下简称挤压机),如图1所示,主要由进料斗11、锥筒体12、直筒体13、出料筒14和螺杆15连接而成,进料斗11、锥筒体12、直筒体13、出料筒14同轴横向依次连通,螺杆15设置在它们的中心轴上,横向贯穿四者,螺杆15螺距由进料方向到出料方向由稀而密变化,所以挤压机内物料所受压力由进料方向到出料方向逐渐增强,含水率逐渐降低到满足下道工序膨胀干燥机的进料指标要求。
非笼条式的挤压机进料斗11、锥筒体12底部都安装滤水筛111、121,如图1所示,其目的是将游离水从进料斗11和锥筒体12这两个低压段排出。进料斗11和锥筒体12因压力较低,不易出现漏胶现象。但同样由于挤压机进料斗11和锥筒体12处的压力低,碎胶料会停留在滤水筛处,很容易将滤水筛堵死,导致游离水无法顺利排出,脱水效果变差,严重的会导致挤压机入口返水返料,中断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利于改善挤压机脱水效果的直筒体。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所述直筒体的挤压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解决其第一技术问题:一种有利于改善挤压机脱水效果的直筒体,包括外筒和内部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和内部衬套底部的相应位置上设有开口,所述直筒体还包括排水滤网和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外筒外壁,所述排水滤网通过所述安装支架拆卸式安装在所述外筒和内部衬套底部的开口处,使直筒体内物料中的游离水通过所述排水滤网排出;
所述排水滤网包括内层、外层和设于所述外层上用于将所述排水滤网拆卸式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安装板,所述内层上设有多条过滤槽,内层呈弧度与所述内部衬套一致的弧形,填补在所述内部衬套底部的开口中,所述外层两侧通过侧板连于所述内层两侧,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内层下方,形成一个四周封闭的通道,所述内层的投影落在所述外层上,以便经内层过滤后排出的水全部承接在所述通道内,所述外层为一平滑的引流结构,底部开有漏孔,以便由所述通道承接的游离水或物料由此漏出。
所述开口位置靠近所述直筒体的出料端,靠近直筒体出料端的压力较高,较高的压力使水与物料能更好的脱离成为游离水,该开口位置滤水效果最好。
所述过滤槽沿所述直筒体轴向设置,多条过滤槽周向排列,以便尽量降低过滤槽结果对物料的阻力,有利于物料向出料口方向走料。
所述外层呈弧度与所述直筒体外筒一致的弧形,填补在所述外筒底部的开口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
所述排水滤网沿垂直于所述直筒体中心轴方向安装在所述外筒上,所述外筒外壁沿中心轴方向相对的安装有两块隔板,所述排水滤网位于两所述隔板之间,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排水滤网的两侧,所述直筒体还包括挡胶板,所述挡胶板为两端上弯的平板,水平固定在所述排水滤网下方,所述挡胶板两侧分别与两所述隔板相近,但之间任留有间隙,所述挡胶板与两所述隔板及排水滤网一起构成一段两端开口的横向通道,经所述排水滤网过滤后排出的游离水和物料落到所述挡胶板上,其中,游离水继续从所述间隙中漏出,而物料则堆积在所述横向通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264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