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灯灯具内部防雾导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28242.0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3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杰;陆晓哲;韦钰;张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5/20 | 分类号: | F21S45/20;F21W102/13;F21W103/20 |
代理公司: | 31227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镜 通气结构 灯具 饰圈 本实用新型 导流结构 气流通道 灯体内部 灯体外壳 防雾效果 内部表面 外部空气 侧壁处 空气能 内表面 小水珠 雾气 延伸 车灯 吹散 防雾 连通 凝结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灯灯具内部防雾导流结构,灯体外壳上设置通气结构,通气结构将外部空气与灯体内部连通;外配镜内部设有饰圈,所述饰圈一端延伸至通气结构部位,另一端延伸至外配镜侧壁处,使外配镜与饰圈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灯具内部增加导流结构使得外部进入的空气能直接吹到外配内表面上,外配内部表面凝结的小水珠在气流通道内的气体带动下,被吹散流道外配镜上部,直至消失;在消除灯具内部雾气的情况下,未明显提升成本,经济效益良好;防雾效果令人满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灯,具体来说,是一种车灯灯具内部防雾导流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大灯上最容易遭到用户抱怨的就是雾气问题了,发生这种情况后不但对大灯外观造成影响,而且会减弱大灯照明功能的透过率,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因此雾气问题已经升级成为各个造车厂的主要关注问题之一。现有技术一般前期设计时为了优化雾气问题会有如下方案:增加防雾涂层;增加干燥剂;增加通气管等通气结构等;但是,上述的方法总会对产品成本造成显著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对于车灯灯具内部防雾的设计,采用防雾层、增加干燥剂、增加通气管通气结构等,均造成了产品成本的较为明显的上升,其中,增加通气管的防雾效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灯灯具内部防雾导流结构,灯体外壳上设置通气结构1,通气结构将外部空气与灯体内部连通;外配镜3内部设有饰圈2,所述饰圈2一端延伸至通气结构1部位,另一端延伸至外配镜3侧壁处,使外配镜3与饰圈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4。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结构1设置在灯体下部,所述气流通道4自下而上设置。
进一步的,车灯是汽车前照灯。
进一步的,车灯是汽车尾灯。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4的方向是自下而上,自内向外,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灯具内部增加导流结构使得外部进入的空气能直接吹到外配内表面上。
2)外配内部表面凝结的小水珠在气流通道内的气体带动下,被吹散流道外配镜上部,直至消失;
3)在消除灯具内部雾气的情况下,未明显提升成本,经济效益良好;
4)防雾效果令人满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车灯灯具内部防雾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灯灯具内部防雾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气管结构,2.饰圈,3.外配镜,4.气流通道,4’.气流方向标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对比实施例:
参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空气从通气管流进来后因为没有导向而四散开来了,根本无法有效的流经外配内表面,也就无法带走雾气。
实施例一:
参见图2,一种车灯灯具内部防雾导流结构,灯体外壳上设置通气结构1,通气结构将外部空气与灯体内部连通;外配镜3内部设有饰圈2,所述饰圈2一端延伸至通气结构1部位,另一端延伸至外配镜3侧壁处,使外配镜3与饰圈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4。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通气结构1设置在灯体下部,所述气流通道4自下而上设置。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2,车灯是汽车前照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282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电子接插件的密封塞
- 下一篇:防起雾车灯以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