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消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39479.9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4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丛浩;段敏;马德宝;石晶;陆国斌;牛俊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业大学;锦州联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6 | 分类号: | F01N1/06;F01N1/08;F01N5/02;F28D7/16;F28F1/00;F28F9/00;F28F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李烨 |
地址: | 121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管 消音器 换热 通孔 本实用新型 第一壳体 隔板 体内 高温气体流动 热效率 声波 第二壳体 高温气体 间隔设置 半波长 奇数倍 外壳体 尾端处 蛇形 管段 消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消音器,包括:外壳体,其沿高温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冷却管,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在所述第一冷却管在靠近尾端处设置有多个通孔;第二冷却管,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第二冷却管与第一冷却管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管对应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多个通孔的位置设置多个通孔;所述第二冷却管的长度与第一冷却管的长度差值为进入所述换热消音器的高温气体产生的声波半波长的奇数倍;其中,所述第一冷却管及所述第二冷却管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管段内部设有蛇形隔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消音器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及较强的消音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消音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消音器。
背景技术
作为内燃机种类之一的柴油机,因具有热效率高、功率范围大、良好的启动性和机动性以及装置简单、造价低廉、技术成熟等优点,一直广泛地应用在各种舰船艇、内燃机车、公路商乘运输、动力发电、地质石油勘探钻井、农机动力、工程机械和军用各种车辆装备等。我国柴油机转变为有效功的热当量占燃料燃烧发热量的30%~45%,其余55%~70%的能量通过柴油机的冷却水散热和高温尾气排热而损失掉了。冷却水余热因品质较好,在车辆采暖和有些船舶已有广泛利用。但占大部分热损失的高温尾气余热,因其是周期性扰流脉动高温、高噪、高速混合气体,单独加装换热器一方面将要影响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同时还要满足抗震动、冲击、腐蚀及安全性和空间布置等要求,所以很难回收,只能排放至大气中。与此同时,装有内燃机的各种整套装置,除内燃机输出的轴功率外,还需要其它用能和日常综合系统耗能,如空调、海水淡化、制冰冷冻、重油预热加温、捕捞渔网拖动及电力供应等,还需要降低柴油机排气温度和尾管管口的辐射噪声。
以上说明,一方面需要内燃机排气降温降噪和整套装置辅助用能需要,另一方面大量高温排气白白浪费造成环境热污染,因为柴油机余热回收利用是降低能耗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如何将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用于装置辅助系统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热排放污染,同时不影响原柴油机的工作特性,又满足其降低噪声辐射的需求,其关键是解决换热消声一体化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消音器,其采用长短相互间隔的管道作为输送高温气体的冷却管,并在冷却管上采用蛇形隔板进气加小孔排气的结构,能够提高换热消音器的换热效率,并增强消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换热消音器,包括:
外壳体,其沿高温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第一冷却管,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在所述第一冷却管在靠近尾端处设置有多个通孔;
第二冷却管,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与第一冷却管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管对应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多个通孔的位置设置多个通孔;所述第二冷却管的长度与第一冷却管的长度差值为进入所述换热消音器的高温气体产生的声波半波长的奇数倍;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管及所述第二冷却管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管段内部设有蛇形隔板;所述外壳体与所述第一冷却管及第二冷却管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冷却管上的通孔及第二冷却管上的通孔沿着所述冷却管的管壁整齐排列分布。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冷却管管壁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二冷却管管壁的横截面形状及面积均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冷却管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冷却管的开口端外缘位置齐平。
优选的是,所述换热消音器还包括密封挡板,其分别沿径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两端,所述密封挡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密封挡板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外壁及所述第二冷却管的外壁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业大学;锦州联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工业大学;锦州联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394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装汽车消声器
- 下一篇:一种阻抗三管迷路型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