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比例玻纤聚氨酯强制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52056.0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8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74 | 分类号: | B29B7/74;B29B7/10;B29B7/16;B29B7/22;B29B7/26;B29B7/82;B29B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陈向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釜 引流管 玻纤聚氨酯 第一进料口 强制混合 导流架 引流 原料撞击 混合仓 本实用新型 连通设置 原料形状 转动状态 外部 转动 电机 贯穿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比例玻纤聚氨酯强制混合装置,包括混合釜,所述混合釜的表面一侧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下方的混合釜内设有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进料口与第一引流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引流管贯穿且延伸至混合釜的外部,所述混合釜外部的第一引流管顶端设有第一电机,本大比例玻纤聚氨酯强制混合装置,通过第一引流架和第二引流架的转动对需要混合的原料进行加速,然后使得原料撞击在导流架上,落入到混合仓内,然后随着混合仓进行旋转,从而进行混合作业,原料撞击在旋转的导流架,从而使得原料形状较小,而且由于导流架一直处于转动状态,从而使得原料能够较为快速的进行分散,从而使得混合较为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比例玻纤聚氨酯强制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玻纤增强聚氨酯的深入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性能随着玻纤比例的增加其韧性、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均呈级数倍增加,这给人们对其应用前景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快速反应的聚氨酯混合料与大比例玻纤均匀快速连续混合问题是阻碍生产大比例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产业化生产的难题,比如目前超过40%玻纤比例的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生产重型坦克仓贮底板的生产还停留在人工混合方式,并且是在调整聚氨酯化学配方,减缓反应速度、延长反应时间的状态下完成的,生产效率太低,申请号201621305193.2公开了一种大比例玻纤聚氨酯强制混合装置,包括电机、传动装置、圆筒状混合室,搅拌器,圆筒状混合室的上部设有聚氨酯混合料注入口和玻纤注入口,下端有出料口,虽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改进,但是在对原料进行混合时还是采用了搅拌的方法,混合的方法较为单一,使得混合的均匀度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大比例玻纤聚氨酯强制混合装置,采用撞击的方法使得原料能够形成较为细小的颗粒,通过导流架使得原料能够较为快速的发散,在混合仓的带动下,从而进行混合作业,保证了混合的均匀度,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比例玻纤聚氨酯强制混合装置,包括混合釜,所述混合釜的表面一侧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下方的混合釜内设有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进料口与第一引流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引流管贯穿且延伸至混合釜的外部,所述混合釜外部的第一引流管顶端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设在第一引流管内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引流架,所述混合釜的表面另一侧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下方的混合釜内设有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进料口与第二引流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引流管贯穿且延伸至混合釜的外部,所述混合釜外部的第二引流管顶端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设在第二引流管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引流架,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之间的混合釜表面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且延伸至混合釜的内腔并连接有混合仓,所述混合仓上对应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的底端位置处设有开口,所述混合仓的内部与第一引流管的延长线交接的位置处设有导流架,所述导流架的槽内设置为内凹型结构,所述混合仓的底端设有出料孔,所述混合釜的底端设有排料管,所述混合釜的侧面设有控制开关组,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输入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电机两端的混合釜表面上均设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与混合釜的内腔连通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管的内腔顶端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贯穿且延伸至混合釜的内腔并连接有刮环,所述刮环与混合釜的内壁相切设置,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釜的表面一端设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且延伸至混合釜的内腔并连接有第一搅拌架,所述第一搅拌架的最外侧与混合仓的外壁相切设置,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第四电机的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520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