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池塘循环流水环形槽养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52822.3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72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相炳坤;王仕杰;芦之海;姜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伽码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槽 养殖污水处理 沉淀污物 排放装置 收集装置 净化区 养殖 本实用新型 水增氧装置 环形槽区 循环流水 养殖单元 养殖系统 增氧装置 微孔 池塘 水体 鱼类排泄物 持续旋转 池塘水体 初步净化 排污效果 污物处理 养殖污水 槽中间 驱动槽 残饵 净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池塘循环流水环形槽养殖系统,包括环形槽区、净化区和岸上的养殖污物处理区,池塘水体循环流过环形槽区和净化区;所述环形槽包括推水增氧装置、环形养殖单元、槽底微孔增氧装置和位于槽中间的养殖沉淀污物收集装置及养殖污水处理排放装置;所述推水增氧装置驱动槽外净水倾斜流入环形养殖单元,槽内水体旋转流过的养殖沉淀污物收集装置及养殖污水处理排放装置;所述槽底微孔增氧装置分布在槽底内外直径上;所述养殖沉淀污物收集装置收集水体中的残饵和鱼类排泄物;所述养殖污水处理排放装置将养殖污水初步净化处理后再排入净化区。本实用新型使得环形槽内水流持续旋转,集排污效果非常好,养殖效益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池塘循环流水环形槽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池塘养殖目前仍是世界上水产养殖业中最主要的养殖方式,但由于其自身闭合性和结构单一的特点,从而导致水资源浪费、养殖品种较为单一、生态压力日益增加、能耗大、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循环水、高密度、低能耗、生态、经济型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日益成为水产养殖业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一种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应运而生,即在池塘中建设前后端分别带有气提推水设备和集排污设备的固定式矩形水槽,多个水槽并列组合,面积占池塘面积的3%~5%,水槽作为养殖区,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鱼类:池塘作为净化区,主要用于净化水质,适当放养一些免投饵或少投饵养殖品种和种植水生植物。该养殖系统及技术于2013年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引入江苏吴江,2014年以来,国家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组织实施该系统及技术示范项目,实施结果表明,该系统及技术具有增产增效、节地节水、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便于管理等优点,已展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少项目点出现了集排污效果不理想、老池塘淤泥多、施工难度大和工程造价较高不易推广等一些问题。
何玉明等(池塘浮式圆槽流水养殖系统设计与构建(上)《科学养鱼》-2016年7期P19-21,池塘浮式圆槽流水养殖系统设计与构建(下)《科学养鱼》-2016年8期P24)设计出一套“池塘浮式圆槽流水养殖系统”,即在常规养殖池塘中建造的漂浮式圆形水槽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在水槽中集约化养鱼,池塘生态化“养水”。这种浮式圆槽系统与现有池塘固定式矩形水槽养殖系统相比具有制作简易、性价比较高、不伤鱼体、集排污效果较好等优势,但由于该圆槽系统采用侧窗排水方式,养殖槽中水体旋转较弱,部分含有残饵粪便的水体由侧窗直接排入池塘中,增加了池塘的净化负担,同时该圆槽系统设计直径6米,比较适合小型鱼种养殖,不太适合较大成鱼养殖,因此这种浮式圆槽系统还需要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排污效果非常好、性价比高的池塘循环流水环形槽养殖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池塘循环流水环形槽养殖系统,包括环形槽区、池塘净化区和建在池塘边岸上的养殖污物处理区,环形槽区和池塘净化区由隔离网片相互隔开,池塘水体循环流过环形槽区和池塘净化区,环形槽区由若干个环形槽排列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槽包括环形养殖单元、推水增氧装置、槽底微孔增氧装置、养殖沉淀污物收集装置及养殖污水处理排放装置;
所述推水增氧装置由多个推水增氧单元组成,多个推水增氧单元均匀架设在环形养殖单元外环上,推水增氧单元驱动环形槽外净水倾斜流入环形养殖单元,并使环形养殖单元内的水体旋转起来;
所述槽底微孔增氧装置由多个微孔增氧单元组成;
所述养殖沉淀污物收集装置收集流入水体中的残饵和鱼类排泄物等可沉淀污物,并通过吸污泵把沉淀下来的污物抽排到池塘边岸上的养殖污物处理区进一步处理;
所述养殖污水处理排放装置把养殖污水初步净化处理后,再使养殖污水流到环形槽区后端进入池塘净化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伽码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伽码超硬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528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