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蓄电池的铜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59880.9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3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顺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京九电源(九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赵艾亮 |
地址: | 330300 江西省九***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铅蓄电池 圆柱表面 接线端 螺旋槽 铜端子 松动 产生不利影响 圆柱外围表面 蓄电池使用 紧固作用 酸液回流 圆弧形状 中心设置 大扭力 螺纹孔 凹面 底基 斜槽 圆槽 拆卸 渗漏 起火 环绕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铅蓄电池的铜端子,包括自下而上依次相接的底基、端极圆柱以及接线端,所述端极圆柱以及接线端中心设置螺纹孔,所述端极圆柱表面设置2‑4组凹槽,所述凹槽环绕在所述端极圆柱外围表面上,所述凹槽为倾斜的斜槽或螺旋槽,所述凹槽的凹面为圆弧形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端极圆柱表面设置斜圆槽或螺旋槽,可有效防止酸液回流,避免渗漏、松动起火对蓄电池使用及其寿命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起到了紧固作用,避免在较大扭力或多次拆卸后造成其容易松动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蓄电池的铜端子。
背景技术
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作为新能源广泛用于通信、电动车等领域,端子是中大型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上重要零部件,将蓄电池内的铅极柱与外部设备连接,用于传导电流,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是铜芯型端子(简称“铜端子”),如图1所示,现有的铜端子一般为铜芯的端极柱圆柱2与铅基的基座1结合,具有接触面好、外形美观等优点。但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包括:铜端子安装后接口处容易酸液回流造成渗酸漏液;铜端子端极柱圆柱2表面光滑,在较大扭力作用下或反复拆装多次后,容易松动,不便于紧固,易造成起火燃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有效防止酸液溢出、便于紧固、不易松动起火的用于铅蓄电池的铜端子。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铅蓄电池的铜端子,包括自下而上依次相接的底基、端极圆柱以及接线端,所述端极圆柱以及接线端为圆柱结构。所述端极圆柱表面设置凹槽,所述凹槽环绕在所述端极圆柱外围表面上。
所述凹槽为倾斜的斜槽,所述斜槽的凹面为圆弧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斜槽数量为2-4组,所述斜槽倾斜角度θ为3-15°,所述斜槽垂直高度h为1-5mm,所述斜槽凹进的最大深度为0.3-1.5mm,所述斜槽两两之间的距离为2-10mm。
所述凹槽为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凹面为圆弧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槽圈数为2-4圈,所述螺旋槽倾斜角度θ为3-15°,所述螺旋槽垂直高度h为1-5mm,所述螺旋槽凹进的最大深度为0.3-1.5mm,所述螺旋槽两两螺旋圈之间的距离为2-10mm。
所述端极圆柱以及接线端二者相接位置设置内凹卡槽。
所述底基为梯形台结构,所述底基两腰边所述端极圆柱侧边相切。
所述端极圆柱以及接线端中心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贯穿所述接线端并将所述端极圆柱与接线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孔深度与最下方凹槽的底边位置一致。
位于两两斜槽之间的端极圆柱的外壁上设置一组竖槽,每组由2-4个竖槽均匀排列组成,所述竖槽将相邻斜槽之间连通。
进一步地,相邻的端极圆柱上的竖槽之间为相互交错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端极圆柱表面设置斜圆槽或螺旋槽,可有效防止酸液回流,避免渗漏对蓄电池使用及其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2)本实用新型的凹槽结构还起到了紧固作用,避免在较大扭力或多次拆卸后造成其容易松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铅蓄电池铜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和图3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京九电源(九江)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京九电源(九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598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