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门侧碰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61232.7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8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丁力;聂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龙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B62D2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项丽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围内板 侧围外板 车门组件 加强组件 侧围 侧碰加强结构 侧围加强板 车门内板 缓冲空间 后门 本实用新型 车门外板 紧固件 配合件 重叠量 侧碰 车内 内饰 分隔 配合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门侧碰加强结构,它包括:侧围加强组件,所述侧围加强组件包括侧围内板、端部与所述侧围内板端部相固定且与其围成缓冲空间的侧围外板以及一端固定在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之间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侧围内板上的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加强板将所述缓冲空间分隔成两部分;车门组件,所述车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侧围外板一侧且与其相对应的车门内板以及与所述车门内板端部相固定且与所述侧围外板相配合的车门外板;内饰配合件;紧固件。变相的增大了车门组件与侧围加强组件的重叠量,从而在发生侧碰时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碰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后门侧碰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据国外机构统计表明,在汽车碰撞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大约有30%为侧面碰撞引发的交通事故。在公路交通发达的美国,平均每年约8000名驾驶员由于侧面碰撞致死,在24000受重伤的人中约有67%的人是由于汽车对汽车的侧面碰撞。
我国道路交通较为复杂,这更容易发生车辆的侧面交叉碰撞。我国由于城市道路交通以平面交叉路口为主,碰撞事故发生概率最高大约有1/3是侧面碰撞交通事故。因此,在汽车设计中提高车门的侧碰安全性为研究的热点。现有技术一般都在车门上采用防撞梁或防撞杆结构并尽可能增大门与侧围的重叠量以此来达到侧碰力传递的作用,减少车门形变和对乘员舱的侵入量,这样达到高性能的前提下是高成本的投入,显然不符合企业的生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后门侧碰加强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门侧碰加强结构,它包括:
侧围加强组件,所述侧围加强组件包括侧围内板、端部与所述侧围内板端部相固定且与其围成缓冲空间的侧围外板以及一端固定在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之间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侧围内板上的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加强板将所述缓冲空间分隔成两部分;
车门组件,所述车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侧围外板一侧且与其相对应的车门内板以及与所述车门内板端部相固定且与所述侧围外板相配合的车门外板;
内饰配合件,所述内饰配合件安装在所述侧围外板上,其上开设有容置孔;
侧碰加强板,所述侧碰加强板安装在所述车门内板表面;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连接所述侧围加强组件和所述车门组件,其一端安装在所述容置孔内且另一端贯穿所述侧碰加强板。
优化地,所述紧固件包括端部安装在所述容置孔内且延伸至贯穿所述侧碰加强板的螺栓、一体设置于所述螺栓周面上且与所述侧碰加强板相接触的支撑限位环以及安装在所述螺栓上的螺母。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门侧碰加强结构,通过将侧围加强组件、车门组件和侧碰加强板等利用紧固件进行连接固定,这样发生侧面碰撞时,紧固件顶在侧围加强组件处发生限位,能够有效阻止车门组件整体对乘员舱的侵入量,变相的增大了车门组件与侧围加强组件的重叠量,从而在发生侧碰时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门侧碰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后门侧碰加强结构,主要包括侧围加强组件1、车门组件2、内饰配合件3、侧碰加强板4和紧固件5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龙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常熟龙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61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优化抗凹结构的车门
- 下一篇:一种物流车辆侧开液压车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