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履带式越障移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65000.9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3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姚燕安;王硕;成俊霖;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5/065 | 分类号: | B62D55/065;B62D55/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组件 后车架 前车架 新型履带 移动系统 越障 本实用新型 跨越式移动 对称布置 反应能力 复杂地形 铰接结构 快速移动 移动方式 中间转轴 转动连接 转动配合 自动选择 履带式 翻转 差动 电机 地形 驱动 移动 | ||
1.一种新型履带式越障移动系统,其特点在于:
该新型履带式越障移动系统包括前车架(A)、后车架(B)、布置在前车架上的第一履带组件(C)与第二履带组件(D)和布置在后车架上的第三履带组件(E)与第四履带组件(F);前车架(A)、后车架(B)通过中间转轴(G)实现转动连接;第一与第二履带组件(C、D)分别与前车架(A)的两端实现转动连接,第三与第四履带组件(E、F)分别与后车架(B)的两端实现转动连接;全车前后、左右、上下均对称布置。前车架(A)上布置有两个电机(A-1、A-2),后车架(B)上布置有两个电机(B-1、B-2),四个电机(A-1、A-2、B-1、B-2)分别驱动第一到第四履带组件实现移动系统的移动及越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描述的一种新型履带式移动系统,其特点在于:
所述的第一履带组件(C)包括:履带(C-a)、中心轴(C-b)、小拖带轮(C-c)、大齿轮(C-d)、支撑杆(C-e)、小拖带轮支撑座(C-f)、履带张紧结构(C-g)、大齿轮支撑座(C-h);大齿轮(C-d)与大齿轮支撑座(C-h)实现转动连接,小拖带轮(C-c)与小拖带轮支撑座(C-f)实现转动连接,支撑杆(C-e)与小拖带轮支撑座(C-f)实现固定连接,小拖带轮支撑座(C-f)与大齿轮支撑座(C-h)通过履带张紧结构(C-g)实现滑动连接,履带(C-a)与小拖带轮(C-c)、大齿轮(C-d)分别实现齿轮连接;
所述的第一履带组件(C)通过第一履带组件(C)上的中心轴(C-b)与前车架(A)上的电机(A-1)相连接,并与前车架(A)实现转动连接;
第二至第四履带组件(D、E、F)与第一履带组件(C)的外形、机械结构以及装配方式完全相同;
通过上述连接,完成第一履带组件(C)至第四履带组件(F)的组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描述的履带张紧结构(C-g),其特点在于:
所述的履带张紧结构(C-g)包括:张紧螺栓(C-g-1)、滑动板(C-g-2)、楔块(C-g-3);
所述的滑动板(C-g-2)分别与小拖带轮支撑座(C-f)与大齿轮支撑座(C-h)实现滑动连接,楔块(C-g-3)分别与小拖带轮支撑座(C-f)与大齿轮支撑座(C-h)实现滑动连接,张紧螺栓(C-g-1)与滑动板(C-g-2)实现转动连接,张紧螺栓(C-g-1)与楔块(C-g-3)实现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650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地形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履带式装甲车辆轻型诱导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