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升摆锤冲击速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68209.0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8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棋闵;王万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索 摆臂 滑轨 立柱 摆锤冲击 蓄能器 滑轮 本实用新型 安装座套 摆臂旋转 侧面碰撞 高速冲击 实际汽车 释放装置 蓄能装置 安装架 气囊 落下 马达 释放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提升摆锤冲击速度的装置,包括:摆臂;立柱,位于所述摆臂旋转中心的外侧;滑轨,安装在所述立柱的顶端;蓄能器,所述蓄能器通过安装座套接在所述滑轨上;滑轮,通过安装架固定在立柱上并位于所述滑轨的上方;所述滑轮上绕有钢索,所述钢索的一端与释放装置连接,所述钢索的另一端与马达连接。通过蓄能装置在摆臂释放后短距离的移动范围内,提供额外的推力使摆臂短时间内具备较高的加速度,从而在落下之后具备更高的速度。满足对气囊高速冲击的需求,更接近实际汽车侧面碰撞发生的工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升摆锤冲击速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安全气囊开发过程中,需要对气囊的缓冲吸能效果进行数值化测量试验,其中一项就是摆锤实验。为了尽可能贴近真实车辆碰撞环境下气囊的表现,摆锤实验中摆臂对气囊的冲击速度需要接近真实碰撞中乘员冲击气囊的速度。对于不同类型的气囊,特别是侧气囊(side airbag)在C-NCAP侧面碰撞的工况中,乘员冲击气囊的速度是最高的,瞬间最高可达到10m/s。对于一般传统仅透过重力加速度落下的摆锤,其最高速度通常在7~8m/s,故无法满足气囊开发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能提供额外加速动力的装置,使摆锤的摆臂产生更高加速度,在完全落下时获得更高的速度;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提升摆锤冲击速度的装置,包括:
摆臂;
立柱,位于摆臂旋转中心的外侧;
滑轨,安装在所述立柱的顶端;
蓄能器,所述蓄能器通过安装座套接在所述滑轨上;
滑轮,通过安装架固定在立柱上并位于所述滑轨的上方;所述滑轮上绕有钢索,所述钢索的一端与释放装置连接,所述钢索的另一端与马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释放装置包括释放装置上部和释放装置底部;所述释放装置上部与钢索固定连接,所述释放装置底部固定在所述摆臂上;所述释放装置上部和释放装置底部磁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器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顶端通过弹簧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摆臂上固定有弹簧承接座,当摆臂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弹簧承接座位于所述蓄能器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与所述安装座形成螺纹副,所述滑轨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蓄能器的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固定在所述立柱的顶面,所述马达借由牵引钢索带动摆臂到指定的角度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释放装置上部为铁材质构成,为倒V型结构;释放装置底部为三角形的结构,形状可与释放装置上部表面完全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承接座的底部固定有力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蓄能装置在摆臂释放后短距离的移动范围内,提供额外的推力使摆臂短时间内具备较高的加速度,从而在落下之后具备更高的速度。满足对气囊高速冲击的需求,更接近实际汽车侧面碰撞发生的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摆锤冲击速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摆锤冲击速度的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图1至图2的各标注为:1摆臂,2立柱,3滑轨,4蓄能器,5滑轮,6钢索,7释放装置,8马达,9气囊,401压缩弹簧,402弹簧固定座,403弹簧承接座,404力量传感器,701释放装置上部,702释放装置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682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白车身耐久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测量气囊缓冲性能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