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化传热的紧凑式换热器流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70218.3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3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聂鹏;蒋世希;张磊;吴帅帅;李红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3/02 | 分类号: | F28F1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起 流体通道 紧凑式换热器 流线型结构 流道结构 强化传热 基板 流道 应力集中问题 本实用新型 传热效果 交错分布 流通阻力 同一流体 依次设置 后侧壁 前侧壁 刻蚀 近似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化传热的紧凑式换热器流道结构,包括基板以及刻蚀于基板上的若干流体通道,其中,各流体通道从前到后依次设置,各流体通道前侧的壁面上及后侧的壁面上均设置有若干凸起,且同一流体通道前侧壁面上的凸起与后侧壁面上的凸起依次交错分布,各凸起为流线型结构或近似流线型结构,该流道的传热效果好,流通阻力小,并且能够避免流道的应力集中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热领域,涉及一种强化传热的紧凑式换热器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新兴领域要求换热器能够适应高温高压的流体,且具有高的传热效率和低的流动阻力。英国Heatric公司最早提出了加工工艺类似于印刷电路板的紧凑式换热器,该换热器主要采用了蚀刻和扩散焊两种工艺,即在金属板片上用蚀刻工艺刻出流体通道,然后再将多片刻好流体通道的板片叠加起来经扩散焊工质变为整体,形成了换热器的芯体。
这种换热器板片上的流体通道结构对换热器的性能具有极大的影响,目前已开发出直通道、Z型通道、S型通道和机翼型通道。直通道的流动阻力小,但是传热效果低于其他几种通道。Z型通道传热效果最好,但是流动阻力也最大。S型通道的传热效果略低于Z型通道,但是S型通道的流动阻力要小于Z型通道。机翼型通道传热效果与Z型通道相当,但其压降远小于Z型通道,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紧凑式换热器流道。但是机翼型通道是由诸多间断的机翼型结构组成,当这些间断的机翼型结构与其他板片在扩散焊接时,形成了诸多应力集中的点,这些点在高温高压的流体环境中容易破坏。这个问题限制了机翼型通道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术最成熟的直通道结构,目前有很多应用案例,传热能力相对相对不足是其主要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强化传热的紧凑式换热器流道结构,该流道结构的传热效果好,流通阻力小,并且能够避免流道的应力集中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强化传热的紧凑式换热器流道结构包括基板以及刻蚀于基板上的若干流体通道,各流体通道前侧的壁面上及后侧的壁面上均设置有若干凸起,且同一流体通道前侧壁面上的凸起与后侧壁面上的凸起依次交错分布,各凸起为流线型结构或近似流线型结构。
各凸起的轮廓形状均为机翼型结构、椭圆形结构或梯形结构。
流体通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结构或者近似矩形结构。
流体通道的纵截面为平面。
采用刻蚀的方法在基板的表面上刻蚀出流体通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强化传热的紧凑式换热器流道结构在具体操作时,流体通道的壁面设置有凸起,以增大传热面积,降低凸起的边界层厚度,以强化传热,同时各凸起为流线型结构或近似流线型结构,从而有效的抑制尾涡的形成,起到降低流体流通阻力的作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凸起设置于流体通道的壁面,避免出现间断结构,因此有效的解决了常规机翼型通道中应力集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流体通道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流体通道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流体通道、2为凸起、3为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702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结构的换热器接头
- 下一篇:具有水质管理功能的换热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