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浇铸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71968.2 | 申请日: | 2018-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3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开荣;高东;蔡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4 | 分类号: | E04G21/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上料漏斗 支撑腿 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浇铸 辅助装置 向下输送 连接耳 伸入 使用灵活性 可伸缩的 上端外壁 振动装置 行走轮 井室 墙体 浇铸 并用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浇铸辅助装置,包括上料漏斗、连接在上料漏斗的底部并用以向下输送混凝土的导管,所述上料漏斗的上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连接耳,所述连接耳的底面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可伸缩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所述导管的上端外壁设置有振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导管伸入井室墙体浇铸模板的内部,经由导管向下输送混凝土,可很好的避免混凝土溅起的问题,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施工质量好;同时通过调节支撑腿的高度,可实现调节导管的伸入深度,适应不同的工况,使用灵活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浇铸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井室墙体大都采用现浇混凝土制成,而传统的浇铸方式是从高位抛落不振捣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虽然施工便捷,但是这种方式中混凝土的成形质量较差,从高位落下的混凝土容易向上溅起并附着在两侧浇铸模板的表面,进而使得浇铸成形的井室墙体的表面不平整,光滑度较差,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浇铸辅助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浇铸辅助装置,包括上料漏斗、连接在上料漏斗的底部并用以向下输送混凝土的导管,所述上料漏斗的上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连接耳,所述连接耳的底面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可伸缩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所述导管的上端外壁设置有振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腿包括相互套设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顶部与连接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体位于第一杆体的内部,第二杆体与第一杆体之间设置有锁紧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的上端与一导向杆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导向杆上端的导向板位于导向套内,所述导向板上端面与第二杆体的底端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弹簧,导向板下端面且位于导向杆上设有第二减震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与第二杆体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为带制动的万向轮。
进一步的,两个连接耳之间设置有推拉扶手。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装置为激振器。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漏斗和导管采用钢材一体制成,上料漏斗和导管的内表面均涂有防锈油漆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时,通过导管伸入井室墙体浇铸模板的内部,经由导管向下输送混凝土,可很好的避免混凝土溅起的问题,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施工质量好;同时通过调节支撑腿的高度,可实现调节导管的伸入深度,适应不同的工况,使用灵活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支撑腿与行走轮的连接构造示意图。
图中:
1-上料漏斗;2-导管;3-连接耳;4-支撑腿;401-第一杆体;402-第二杆体;5-行走轮;6-导向杆;7-导向板;8-导向套;9-第一减震弹簧;10-第二减震弹簧;11-推拉扶手;12-激振器;13-浇铸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福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福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719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泵车输送管弯头及其固定装置
- 下一篇:钢包底座砖修砌专用风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