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滴滤塔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73209.X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2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涂玉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路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46/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本实用新型 生物滴滤塔 挂膜填料 给水管 过滤层 空心球 循环泵 塔体 生物治理技术 净化效果 排出气体 添加装置 排水管 营养液 抽水泵 大影响 喷淋嘴 水雾量 废气 分割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生物治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生物滴滤塔,包括塔体,还包括PH调节装置、第一挂膜填料、第二挂膜填料、多个喷淋嘴、排水管,抽水泵、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营养液添加装置、第一空心球过滤层、第二空心球过滤层、第一给水管、第二给水管、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塔体由左至右依次分割成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和第四区间。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生物滴答塔净化效果差、排出气体含水雾量过大影响环境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生物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滴滤塔。
背景技术
生物滴滤法是一种介于生物过滤和生物洗涤塔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具有生物量多,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净化效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有机废气的处理。生物滴滤塔内增设附着微生物生长的填料,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条件,生物滴滤塔通过从塔顶部向下喷淋含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液体,废气进入生物滴滤塔内后,可同时发生吸收和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净化废气。微生物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pH值等要求在一定范围内,pH值的调节主要通过循环液来控制,传统生物滴滤塔的调节水箱中没有严格控制pH值条件,给微生物生长带来一定的限制,影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传统生物滴滤塔中的喷淋系统从塔顶部喷淋到填料层,由于填料层存在一定厚度,从塔顶喷淋下来的营养液难以分布均匀,尤其是第二层填料层的微生物会出现营养不足现象,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导致废气净化效果不佳,同时现有的生物滴滤塔处理后的废气虽一定程度达到排放标准但是其排除的气体还含有大量水雾,有研究表明,雾霾的成因与空气中的水雾颗粒有重大的因果关系,因而使得生物滴滤塔的排气无法真正符合排放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合理、有效的调节PH值、营养分布均衡、促进微生物生长、净化效果好、去除水雾符合排放标准的生物滴滤塔。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种生物滴滤塔,包括塔体,还包括PH调节装置、第一挂膜填料、第二挂膜填料、多个喷淋嘴、排水管,抽水泵、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营养液添加装置、第一空心球过滤层、第二空心球过滤层、第一给水管、第二给水管、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塔体由左至右依次分割成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和第四区间,所述塔体的第一区间顶部设有废气进口,所述PH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水箱、设置于调节水箱内的PH传感器和分别与PH调节器连接并输送受控于PH调节器的酸液槽和碱液槽,所述调节水箱设有塔体内第一区间底部,所述PH传感器输出端与PH调节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PH调节器输出端穿设塔体连通至调节水箱内,所述排水管一端经抽水泵与调节水箱相连接,所述排水管另一端穿设于第一区间上部且与均布于第一区间上部内的各个喷淋嘴进液口相连接用于喷洒调节液,所述第一空心球过滤层设于第一区间中部,所述第一隔板下部设有通气口,所述第一给水管和第二给水管均为T形管且其横向管上均设有多个花洒喷头,所述第一挂膜填料设于第二区间中部,所述第二区间底部设有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循环泵设于第一蓄水池内且第一循环泵输出端与第一给水管竖向底部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给水管另一端穿设至第二区间上部且其横向管的各个花洒喷头均朝向第一挂膜填料喷洒,所述第二隔板上部设有通气口,所述第二挂膜填料设于第三区间中部,所述第三区间底部设有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二循环泵设于第二蓄水池内且第二循环泵输出端与第二给水管竖向底部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给水管另一端穿设至第三区间上部且其横向管的各个花洒喷头均朝向第二挂膜填料喷洒,所述第三隔板下部设有通气口,所述第二空心球过滤层设于第四区间中部,所述塔体的第四区间顶部设有排气口,所述营养液添加装置输出端分别穿设塔体内且分别与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相连通,所述塔体上还设有进水管且该进水管分别与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相连通,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三隔板下部的通气口位置分别高于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的最大液面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营养液添加装置包括加药泵、输送管和营养液槽,所述加药泵设于营养液槽内且输出端与输送管一端相连接,所述输送管另一端穿设塔体内且分别与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路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路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732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