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豆杉种植用移栽盆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75857.9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4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盆体 红豆杉 尼龙绳 移栽 本实用新型 进水孔 绳结 通孔 穿插 水道 内部中间位置 上下连接 侧端 根系 剪刀 剪断 内壁 渗水 水口 凸块 移出 对称 种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豆杉种植用移栽盆,包括第一盆体和第二盆体,第一盆体和第二盆体分别为整个移栽盆的一半式结构,第一盆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水道,水道的顶部连接有加水口,第一盆体的中间内壁开设有进水孔,第一盆体的侧端上下连接处分别对称设有连接块,第一盆体通过通孔穿插尼龙绳与第二盆体绳结连接,第一盆体与第二盆体一侧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凸块,第一盆体与第二盆体另一侧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三个进水孔能够对红豆杉侧根系不同的位置进行渗水渗肥,第一盆体通过通孔穿插尼龙绳与第二盆体绳结连接,当移栽完需要移出红豆杉时,可以用剪刀剪断尼龙绳使第一盆体和第二盆体分开既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豆杉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豆杉种植用移栽盆。
背景技术
红豆杉是一种极好的盆栽观叶植物,它具有喜阴湿、避阳光、少浇水,极好养护,在温度高达41摄氏度时,依然生长良好,温度在零下6摄氏度时还能微长,四季常青,造型美观,是南北适宜的常绿植物,并且红豆杉不仅可以吸收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还能吸收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致癌物质,能净化空气,起到防癌作用。
红豆杉对环境的净化功能强以及自身的药用价值高,对红豆杉的种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目前在红豆杉种植中均通过种子发芽或者扦插方式进行种植,等苗木长大后对其进行移栽到塑料花盆中批量管理,最终运输到种植地种植或者移栽到花盆中当做盆景售卖。
现有技术中对红豆杉种植中存在以下问题:
1、红豆杉苗木在移栽中采用的塑料花盆,透气性差,添加水肥需要通过顶部土壤的渗透才能被红豆杉的根系吸收,并且红豆杉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普通花盆的盆底小开口大,不利于红豆杉侧根的生长。
2、红豆杉苗木在移栽中采用的塑料花盆,虽然重量比瓦盆轻,便于移动,但在使用一次后无法再次利用,浪费种植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豆杉种植用移栽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豆杉种植用移栽盆,包括第一盆体和第二盆体,所述第一盆体和第二盆体分别为整个移栽盆的一半式结构,所述第一盆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水道,所述水道的顶部连接有加水口,所述第一盆体的中间内壁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从上到下设有三个,所述进水孔分别贯穿第一盆体的内壁与水道相连通,所述第一盆体的底部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一盆体的底部开设有支撑台阶,所述第一盆体的侧端上下连接处分别对称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部上下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盆体通过通孔穿插尼龙绳与第二盆体绳结连接,所述第一盆体和第二盆体连接形成的移栽盆上部为直筒状,下部为向外扩大的圆锥状,所述第一盆体与第二盆体一侧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盆体与第二盆体另一侧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盆体与第一盆体一侧的连接处开设有与第一凸块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盆体与第一盆体另一侧的连接处开设有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盆体一侧通过第一凸块和第二凹槽与第二盆体卡接连接,所述第一盆体另一侧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凸块与第二盆体卡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盆体的结构与第一盆体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加水口为向外延伸的斗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水道最底端距离第一盆体的底部有4-6cm。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阶的高度为1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758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土区撂荒地造林微环境改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屋顶和阳台种植的栽培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