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股动脉压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75925.1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6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静;李绍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 |
代理公司: | 南京擎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5 | 代理人: | 涂春春 |
地址: | 210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脉 压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股动脉压迫装置,包括通过两根束带相连的两块夹板,其中一块夹板内侧设有气囊,气囊通过气管连接有气囊球,在气囊的内侧设有用于压迫患者股动脉穿刺口的压迫块,在夹板的上端通过魔术贴与固定在患者腰部的腰带固定,其中一根束带向上延伸有第一限位吊带,第一限位吊带上端绕腰带一周并通过设置在第一限位吊带上的魔术贴与第一限位吊带自身固定,所述第一限位吊带能将夹板靠近第一限位吊带的一侧向上提拉并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能准确对股动脉穿刺口进行压迫,避免穿刺后因为压迫不到位而造成流血甚至感染等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迫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股动脉压迫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手术是通过患者的股动脉通路来实现的,股动脉通路的介入手术具有成功率高,手术操作难度低等优点,但由于股动脉的血管较粗,血压高,因而术后的动脉完全止血是具有挑战性的。
在介入手术完成并且导管被去除后,由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员在动脉导管穿刺点处施加压力以实现止血和动脉穿刺点的闭合。由于止血和动脉穿刺点闭合需要持续稳定的压力,所以一般初期给予的压力较高,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逐渐降低压力,以保证血管下游组织得到丰富的血供。
通常股动脉穿刺点止血主要通过医护人员手工按压或施加绷带加压止血,不仅极耗费医护人员体力和时间,而且在实施加压包扎时,国内医生使用的材料也不尽相同,如使用通用绷带需“十”字形缠绕夺权才能有效,但绷带会勒紧皮肤,造成患者皮肉疼痛。也有用宽而长的医用胶布进行“十”字交叉粘贴,但较多的患者存在胶布过敏情况。
此外,限于无专用器材,医生只好自制“加压物”垫于穿刺点上,使加压压力能够集中于穿刺点,但存在如下问题:其一,自制的加压物大小质量不一,很难保证止血作用,并且材料的不统一和非专用器材的应用,使包扎止血的效果和质量无法保证;其二,过大的加压物还会压迫相邻的股静脉,引起静脉回流障碍甚至血栓形成;其三,绷带或胶布加压前均需要医护人员手工压迫10-30分钟,耗时耗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股动脉压迫止血器,通过气囊或者旋钮进行充气或者推进加压,这种止血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护人员的体力,提高止血效率,也节省了术者和手术台的时间,但也存在若干缺点:(1)压迫位置难以保持固定,容易随着病人腿部的转动而产生位移,从而导致加压压力偏移穿刺点;(2)压迫后肢体需要制动以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股动脉穿刺需要穿刺肢体伸直平卧6-8小时,部分患者不能配合,擅自弯曲股部影响压迫止血效果,导致穿刺点出血;(3)只能压住皮肤穿刺点,无法压住血管穿刺口,撤除加压装置后,皮内血肿较多;(4)气囊外部未采用刚性材料,造成气囊加压后会鼓向腿部外侧,加压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股动脉压迫装置,包括两块对向设置的夹板,两个夹板之间通过两根束带相连,且通过调节束带的长短能将夹板紧紧贴于病人的大腿上,其中一块夹板的内侧设有气囊,气囊通过气管连接有气囊球,在气囊的表面靠近腿部的一侧设有用于压迫患者股动脉出血点的压迫块;
在夹板的上端连接有魔术贴,魔术贴的上端形成过孔,过孔内穿设有固定在人体腰部的腰带;
其中一根束带中部竖直向上延伸有第一限位吊带,第一限位吊带上端绕腰带一周并通过设置在第一限位吊带上的魔术贴与第一限位吊带自身固定,第一限位吊带能将夹板靠近第一限位吊带的一侧向上提拉并固定;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气囊对穿刺口进行压迫,在气囊外侧设置夹板,保证气囊充气后压力作用在夹板上形成反作用力对穿刺口进行压迫,相比传统的气囊外侧设置布料,该方式加压效果更加直观,在气囊的内侧设置压迫块,进一步提高了压迫为止的精度,做到压力集中,设置第一限位吊带将位于患者大腿外侧的束带向上提,从而将压迫块准确对到穿刺口,且避免了患者在轻微动作后夹板和束带下滑,压迫错位,在夹板上方以及第一限位吊带上设置魔术贴,从而可以调节整个装置穿戴的位置,将压迫块的中部准确对准穿刺口,进行压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未经南京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75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