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伞状反射器振动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75991.9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83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邱志成;吴郭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H9/00 | 分类号: | G01H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君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薄膜 反射器 双目视觉系统 投影仪 标志点 振动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 工作平台 振动激励 投射 视觉 非接触式 视觉检测 振动信息 正对 匹配 镜头 检测 分析 | ||
1.伞状反射器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伞状反射器、振动激励机构和视觉检测机构,所述伞状反射器具有反射薄膜,所述振动激励机构与伞状反射器连接,用于激励伞状反射器产生振动,所述视觉检测机构包括投影仪、双目视觉系统和工作平台,所述投影仪和双目视觉系统设置在工作平台上,所述投影仪的镜头正对反射薄膜中心,用于将标志点投射到反射薄膜的表面,所述双目视觉系统用于检测反射薄膜表面的标志点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状反射器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状反射器包括竖直支撑杆、直角梯形底座、多个反射薄膜和多根肋骨,所述反射薄膜和肋骨的数量相一致;
所述竖直支撑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直角梯形底座的斜面上,竖直支撑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每个反射薄膜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多根肋骨沿圆周均匀分布,每个反射薄膜的第二端通过支撑钢架分别与圆周上相邻的两根肋骨连接,形成一定曲率的曲面;
所述竖直支撑杆上配合有上蜂巢和下蜂巢,所述上蜂巢固定在竖直支撑杆与反射薄膜的连接处,且上蜂巢与多根肋骨之间铰接,所述下蜂巢可沿竖直支撑杆滑动,且下蜂巢与多根肋骨之间通过连杆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状反射器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支撑杆的第一端设有圆形底座,所述直角梯形底座的斜面上设有固定板,所述竖直支撑杆的圆形底座固定在直角梯形底座的固定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状反射器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状反射器的最大直径为3150mm,所述直角梯形底座斜面的轴线与地面呈45度夹角,所述反射薄膜形成的曲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状反射器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支撑平台,所述直角梯形底座固定在支撑平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伞状反射器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目视觉系统包括两台高速相机、一条导轨、两个滑块和两个液压云台,所述导轨固定在工作平台上,所述两个滑块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所述两台高速相机、两个滑块和两个液压云台均为一一对应,每台高速相机设置在对应的液压云台上,每个液压云台固定在对应的滑块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状反射器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台高速相机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600mm,两台高速相机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00mm,两台高速相机的镜头与伞状反射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30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伞状反射器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激励机构包括激振器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激振器与伞状反射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激振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状反射器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所述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激振器依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7599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铺开太阳翼振动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桁架支撑圆薄膜结构的振动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