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凝胶释放氧气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76889.0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0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锦;刘群峰;张泽荣;顾珩;耿志杰;刘金彦;裴大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5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凝胶 敞口容器 氧气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氧分压 氧气 氧气测量装置 氧气释放 释放 医疗器械领域 定量评估 缓冲溶液 气体排除 数据分析 外界连通 出入口 可检测 速率和 密闭 口部 薄膜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凝胶释放氧气检测装置,包括敞口容器和可覆盖并密闭敞口容器的口部的薄膜,敞口容器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外界连通的出入口,敞口容器上设有至少一个可检测氧气浓度或氧分压的氧气测量装置。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凝胶释放氧气检测装置可定量评估凝胶的氧气释放速率和氧分压,可通过通入缓冲溶液和气体排除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第一氧气测量装置可测得的氧气浓度或氧分压变化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可计算出释氧凝胶的氧气释放速率。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凝胶释放氧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氧气疗法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临床接受和应用于伤口治疗中。随着伤口愈合理论的发展,氧气对于伤口愈合的积极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实。氧气对于伤口的愈合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氧气能促进组织再生过程中的胶原合成、纤细胞增殖和新血管生成,能增强粒细胞吞噬功能以及促进肉芽形成和创面收缩等。空气中的氧气由于氧分压不高,一些处理的伤口往往有覆盖物,这些都影响了氧气的深入,故空气氧对伤口作用不大。
近年来,已经有足够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局部氧疗法是提高伤口愈合的有效方法,一些具有反应型氧气释放功能、低成本且方便携带的供氧气的材料或者体系已被研究开发,如CN104117057A《一种负载酶的具有释氧功能的水凝胶组合物及其形成的水凝胶》公开的一种释氧凝胶。
所有的氧气疗法,包括局部氧气供应或血红蛋白加强,均可以从对伤口近端氧气水平的了解中获益。正常皮肤的氧分压一般是40mmHg,急性皮肤伤口会下降到30mmHg以下,而慢性伤口的氧分压低至5mmHg。测量伤口附近的氧分压,即经皮氧分压测量(TCOM),是目前被认为测量伤口氧含量的最佳替代指标。这一测量极大依赖于多个因素,包括局部血流灌注、温度反应、氧气通过皮肤的扩散等。
在氧气疗法中,控制氧气释放装置的氧气释放速率和氧分压也很关键。如果释放氧气过快,会产生自由基损伤细胞。如果释氧过慢,则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细胞存活。
现有技术中,尚未存在凝胶释放氧气检测装置,其技术缺陷在于:无法定量评估凝胶的氧气释放速率和氧分压,不利于释氧凝胶的开发和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凝胶释放氧气检测装置,可测试释氧凝胶的氧气释放速率和氧分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凝胶释放氧气检测装置,包括敞口容器和可覆盖并密闭敞口容器的口部的薄膜,敞口容器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外界连通的出入口,敞口容器上设有至少一个可检测氧气浓度或氧分压的氧气测量装置。
作为改进,薄膜为聚乙烯薄膜或聚氯乙烯薄膜。
作为改进,氧气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氧气测量装置和第二氧气测量装置,第一氧气测量装置可置入被测对象内,第二氧气测量装置可置入敞口容器的内腔中。
作为改进,氧气测量装置为氧气传感器探针,氧气传感器探针与外部的计算机连接。
作为改进,出入口包括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第一出入口设在容器的侧壁或底部,第二出入口设在容器的底部。
作为改进,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为软管接口,软管接口上套设有软管,软管上设有可封闭软管的夹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凝胶释放氧气检测装置可定量评估凝胶的氧气释放速率和氧分压,可通过通入缓冲溶液和气体排除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第一氧气测量装置可测得的氧气浓度或氧分压变化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可计算出释氧凝胶的氧气释放速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768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