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间孔镜专用骨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80663.8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6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汪凡栋;郑佳状;唐龙;陈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智;遂宁市中心医院;汪凡栋;郑佳状;唐龙;陈宇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B17/9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智畅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7 | 代理人: | 唐维铁 |
地址: | 629000 四川省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柄 活塞 切刀 导向管 套筒 上端 上表面 椎间孔 骨刀 内壁 轴承 医疗器械技术 本实用新型 套筒把手 套筒环 侧壁 插设 外壁 下端 脊髓 损伤 把手 穿过 神经 | ||
一种椎间孔镜专用骨刀结构,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套筒内活动设有活塞;活塞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刀柄;刀柄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切刀,且切刀插设于活塞内;所述的切刀内侧插设有弹性导向管,弹性导向管的下端露设于切刀的外侧,弹性导向管的上端穿过活塞后,与刀柄固定连接;所述的刀柄的上表面中部的上侧固定设有刀柄把手;所述的套筒与轴承的内壁呈过盈设置;轴承的外壁与套筒环的内壁呈过盈设置;所述的套筒上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套筒把手;能够随时掌握进入深度,不损伤神经脊髓,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间孔镜专用骨刀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中一般采用环锯,其中,环锯筒的前端为锯齿,正向齿和反向齿相间布局,后端为手柄,环据最主要的缺点是很难掌握进入深度,容易损伤神经脊髓。直径大的环锯不可视,完全凭借手感操作,容易失误,安全性能不高,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种椎间孔镜专用骨刀结构,能够随时掌握进入深度,不损伤神经脊髓,安全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切刀、弹性导向管、活塞、轴承、套筒、套筒把手、刀柄、刀柄把手和套筒环;套筒内活动设有活塞;活塞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刀柄;刀柄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切刀,且切刀插设于活塞内;所述的切刀内侧插设有弹性导向管,弹性导向管的下端露设于切刀的外侧,弹性导向管的上端穿过活塞后,与刀柄固定连接;所述的刀柄的上表面中部的上侧固定设有刀柄把手;所述的套筒与轴承的内壁呈过盈设置;轴承的外壁与套筒环的内壁呈过盈设置;所述的套筒上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套筒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筒外壁上设有刻度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切刀的下端部设有刀刃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切刀和套筒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的切刀侧边设有开口,且开口与套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塞和刀柄上分别设有与开口相配合卡设的凸体和一号凸体。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椎间孔镜专用骨刀结构,能够随时掌握进入深度,不损伤神经脊髓,安全性高,实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切刀以及弹性导向管与刀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切刀1、刀刃口1-1、弹性导向管2、刻度层3、活塞4、凸体4-1、轴承5、套筒6、套筒环7、套筒把手8、刀柄9、一号凸体9-1、刀柄把手10、开口 11、空腔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智;遂宁市中心医院;汪凡栋;郑佳状;唐龙;陈宇,未经张智;遂宁市中心医院;汪凡栋;郑佳状;唐龙;陈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806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式肋软骨切割器以及耳鼻手术器械
- 下一篇:制备软骨缺损模型的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