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车用柱塞缸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87371.7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5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程磊;单龙;郑文丽;孙进;刘美荣;马辉;张旻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2;F15B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环 柱塞缸 缓冲柱塞 液压油 活塞杆 无杆腔 缓冲 本实用新型 安装槽 车用 轴向自由移动 伸出 活塞杆空腔 活塞 压缩 导向配合 缓冲结构 缓冲行程 灵活配置 速度切换 侧移动 缓冲件 可拆卸 空心杆 均布 卡簧 装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车用柱塞缸,活塞杆为空心杆,活塞上面向无杆腔的端面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放置有可沿轴向自由移动的缓冲环,缓冲环的边缘均布有凹槽,缸底上可拆卸地装配有与缓冲环导向配合的缓冲柱塞。当柱塞缸伸出时,液压油注入活塞杆空腔内,液压油推动缓冲环向卡簧侧移动,此时液压油通过缓冲环边缘的凹槽进入无杆腔内,进而推动活塞杆伸出;当柱塞缸收回时,活塞杆向缸底运动,缓冲柱塞逐渐导入缓冲环内,此时无杆腔内液压油从缓冲环与缓冲柱塞之间的间隙流过,形成缓冲。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环和缓冲柱塞的缓冲结构,实现柱塞缸收回时的可靠缓冲,通过缓冲件的灵活配置和更换方便实现不同缓冲行程和不同缓冲速度切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车用柱塞缸,用来实现压缩车填料器的升降动作和缓冲需求,属于环卫车辆的液压缸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压缩式垃圾车举升柱塞缸大多采用活塞式双作用柱塞缸,此控制方式填料器升降和锁紧液压系统不能联动,需分别设置两联换向阀进行动作控制,使电气和液压控制系统更为复杂,且增加了系统成本。
在柱塞缸缓冲方面,普遍采用缓冲柱塞安装在活塞杆的形式,通过与缸底的缓冲槽间隙形成缓冲,由于活塞杆和缸筒同轴度及直线度难以保障,因此经常出现缓冲柱塞与缸底滑动配合间隙同轴度偏差大的问题,造成缓冲柱塞缸缓冲部位的刚性撞击,缓冲效果差同时大大减少了缓冲件使用寿命。同时,传统的缓冲结构柱塞缸启动时油液需通过缓冲缝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柱塞缸的启动力和启动速度。
另外,传统的缓冲柱塞和活塞杆为一体式,不同缓冲行程和不同缓冲速度切换都需更换活塞杆,更换不便且浪费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压缩车用柱塞缸,通过缓冲环和缓冲柱塞的缓冲结构,实现可靠的下降缓冲,通过缓冲件的灵活配置和更换方便实现不同缓冲行程和不同缓冲速度切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车用柱塞缸,包括由缸底和缸筒组成的缸体、可在缸体内做往复运动的活塞杆以及与活塞杆形成固定连接并同步运动的活塞,缸体内部通过活塞分隔为无杆腔和有杆腔,其特征在于,活塞杆为空心杆,在活塞杆伸出缸筒的一端设有可向活塞杆空腔内注入液压油的进油口,活塞一端嵌入活塞杆空腔内且沿轴向设有与活塞杆空腔连通的通孔,活塞上面向无杆腔的端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此安装槽的直径大于活塞通孔直径,安装槽的开口处放置有限位作用的卡簧,安装槽内位于卡簧内侧放置有可沿轴向自由移动的缓冲环,缓冲环的内环直径略小于活塞通孔直径,缓冲环的边缘均布有凹槽,缸底上可拆卸地装配有与缓冲环导向配合的缓冲柱塞;
柱塞缸伸出时,液压油由进油口注入活塞杆空腔内,液压油流动到活塞位置时推动缓冲环向卡簧侧移动,此时液压油通过缓冲环边缘的凹槽进入无杆腔内,进而推动活塞杆伸出;当柱塞缸收回时,活塞杆向缸底运动,缓冲柱塞逐渐导入缓冲环内,并将缓冲环推向安装槽底部端面,此时无杆腔内液压油从缓冲环与缓冲柱塞之间的间隙流过,形成缓冲。
优选的,缓冲柱塞面向缓冲环的端面设有锥度倒角。
优选的,缓冲柱塞套装在固定螺柱上,固定螺柱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缸底。
优选的,固定螺柱末端通过螺母和弹垫将缓冲柱塞紧固在缸底。
优选的,进油口处安装电磁插装阀。
优选的,缸底上设有连通无杆腔的放气阀。
优选的,在活塞和活塞杆重叠的侧壁上开设有孔,通过此孔将有杆腔与活塞杆空腔连通,进而时有杆腔与无杆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柱塞缸进油口插装电磁插装阀,压缩车填料器升降时油路中任何一处出现破损都不会导致填装器意外落下,有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873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