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水力侵蚀监测小区的径流分流与集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88827.1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8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达;刘霞;袁利;张荣华;初磊;苏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 径流 集流装置 监测小区 水力 本实用新型 搅拌装置 集流桶 侵蚀 观测 采样过程 可拆卸的 孔径一致 水流流速 死角问题 同一水平 依次串联 分流孔 排放口 体内部 稳流栅 取样 首端 尾端 预留 小区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力侵蚀监测小区的径流分流与集流装置,包括集流桶和1个以上的分流桶,各分流桶依次串联,首端分流桶连接小区汇集的径流,尾端分流桶连接集流桶。本实用新型用于水力侵蚀监测小区的径流分流与集流装置,较好的避免桶体内部存在死角问题,采样过程更加便捷、且底部预留排放口清理更加方便。分流桶内设稳流栅在降雨量较大时能够有效的防止因流量的不稳定造成的多孔分流的差异,提高分流质量和观测精度且保证水流流速均匀,分流孔孔径一致且均匀分布在同一水平上,分流精度更高。可拆卸的搅拌装置,实现快速轻松的搅拌样品,取样精度得到有效提高。搅拌装置可对观测后的存余径流便捷清理,在清理工作中能挥较理想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土流失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力侵蚀监测小区的径流分流与集流装置。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和水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水力侵蚀监测小区观测常常是一种重要研究手段。而如何准确地测量分流桶和集流桶内的含沙量,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正确认识某一区域的土壤侵蚀严重程度,水力侵蚀监测小区的径流分流与集流装置的技术提升与改进,对观测数据的精准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现有的用于水力侵蚀监测小区的分流桶一般为砖砌水泥池,池壁不光滑,池壁墙皮易脱落,容易吸水且在冬季容易产生冻裂产生裂缝造成漏水。多采用正方体形状,在搅拌取样及清理过程中存在死角,造成泥沙残存于边角处,取样不够精准,清理难度较大。且分流桶内径过大甚至超过2m,给取样搅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分流桶上的分流孔不规范,设置的分流孔尺寸过大或者过小的不利于分流的现象;分流孔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分流量存在较大误差。无稳流装置,分流桶内产生紊流,流速差异造成分流不一致。无排放口,实验后的清理造成麻烦。无搅拌装置,取样时通常使用木棒进行搅拌,操作不便而且搅拌的效果差。
现有的集流桶与分流桶相同,也多为砖砌水泥池,池壁不光滑,池壁墙皮易脱落,容易吸水且在冬季容易产生冻裂产生裂缝造成漏水。采用正方体形状,在搅拌取样及清理过程中存在死角,造成泥沙残存于边角处,取样不够精准,清理难度较大。分流桶内径过大甚至超过2m,给取样搅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无排放口,实验后的清理造成麻烦。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力侵蚀监测小区的径流分流与集流装置,具有分流精度更高,易清理等特点。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水力侵蚀监测小区的径流分流与集流装置,包括集流桶和1个以上的分流桶,各分流桶依次串联,首端分流桶连接小区汇集的径流,尾端分流桶连接集流桶;所述的分流桶包括圆柱形桶体,在桶体底部预留排放口,在桶体的桶壁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分流孔,在桶体内设有可灵活拆卸的稳流栅。
所述的桶体材质为高强度防腐蚀合金材料。
所述的分流孔孔径相同,且位于同一高度。
在所述的分流桶上配有桶盖。
所述的集流桶包括圆柱形桶体,桶体材质为高强度防腐蚀合金材料,在桶体底部预留排放口。
在所述的集流桶桶内活动连接搅拌装置。
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固定架、驱动轴和搅拌叶片,搅拌装置通过固定架活动安装在集流桶上,通过顶部的动力驱动机构、驱动轴驱动搅拌叶片的旋转,实现对桶内样品的均匀搅拌,保证均匀取样。
在所述的集流桶上配有桶盖。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水力侵蚀监测小区的径流分流与集流装置,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888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