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控套筒类零件拾取机械手爪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98802.X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14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陶中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5/10 | 分类号: | B25J15/10;B25J1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王清 |
地址: | 223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爪组件 套筒类零件 旋转电机 抓取 机械手爪 安装板 曲柄连杆机构 电机 机架组件 上下移动 提升组件 可控 快换 拾取 本实用新型 单独旋转 电机固定 工作效率 动手爪 板带 申请 | ||
1.一种新型可控套筒类零件拾取机械手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组件(1)、提升组件(2)、用于抓取套筒类零件的手爪组件(3)、提升电机(7)和快换盘(8),快换盘(8)、提升电机(7)固定在机架组件(1)上,提升组件(2)包括曲柄连杆机构和安装板(21),提升电机(7)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带动安装板(21)上下移动,手爪组件(3)为两个以上,每个手爪组件(3)分别通过旋转电机(4)间接安装在安装板(21)上,提升电机(7)通过安装板(21)带动手爪组件(3)上下移动,旋转电机(4)带动手爪组件(3)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控套筒类零件拾取机械手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爪组件(3)包括主支撑杆(31)、槽盘支撑组件(32)、弹簧(33)、铰链支撑组件(34)、第一支撑板(35)、第二支撑板(36)和第三支撑板(37),旋转电机(4)通过支撑板架(5)固定在安装板(21)板面上方,主支撑杆(31)的一端自安装板(21)上的通孔穿过后和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相连,主支撑杆(31)的杆身和安装板(21)的通孔之间通过轴承实现转动配合,槽盘支撑组件(32)安装在主支撑杆(31)中部,铰链支撑组件(34)安装在主支撑杆(31)的另一端,弹簧(33)设置在主支撑杆(31)上,弹簧(33)的一端与槽盘支撑组件(32)接触,弹簧(33)的另一端与铰链支撑组件(34)接触,第一支撑板(35)同时和槽盘支撑组件(32)、铰链支撑组件(34)相联接,第二支撑板(36)同时和槽盘支撑组件(32)、铰链支撑组件(34)相联接,第三支撑板(37)同时和槽盘支撑组件(32)、铰链支撑组件(34)相联接,第一支撑板(35)、第二支撑板(36)和第三支撑板(37)的板长方向均一致且三者以主支撑杆(31)为中心线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第一支撑板(35)到主支撑杆(31)的距离、第二支撑板(36)到主支撑杆(31)的距离、第三支撑板(37)到主支撑杆(31)的距离均可发生弹性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可控套筒类零件拾取机械手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盘支撑组件(32)包括槽盘(321)、第一弹簧(322)、第一导杆(323)、第一安装座(324)、第二弹簧(325)、第二导杆(326)、第二安装座(327)、第三弹簧(328)、第三导杆和第三安装座(329),第一导杆(323)一端安装在第一安装座(324)上,第一导杆(323)的另一端为T型且该端卡置在槽盘(321)的第一T形槽内,第一导杆(323)的T型端部到第一T形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可伸缩,第一弹簧(322)设置在第一导杆(323)上,第一弹簧(322)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324)接触,第一弹簧(322)的另一端与槽盘(321)接触,第二导杆(326)一端安装在第二安装座(327)上,第二导杆(326)的另一端为T型且该端卡置在槽盘(321)的第二T形槽内,第二导杆(326)的T型端部到第二T形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可伸缩,第二弹簧(325)设置在第二导杆(326)上,第二弹簧(325)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座(327)接触,第二弹簧(325)的另一端与槽盘(321)接触,第三导杆一端安装在第三安装座(329)上,第三导杆的另一端为T型且该端卡置在槽盘(321)的第三T形槽内,第三导杆的T型端部到第三T形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可伸缩,第三弹簧(328)设置在第三导杆上,第三弹簧(328)的一端与第三安装座(329)接触,第三弹簧(328)的另一端与槽盘(321)接触,第一安装座(324)、第二安装座(327)和第三安装座(329)分别固定在第二支撑板(36)、第二支撑板(36)和第三支撑板(37)上,槽盘(321)为空心柱状,主支撑杆(31)自槽盘(321)的空心腔内自由穿过,第一T形槽、第二T形槽和第三T形槽沿着槽盘(321)的外周面均匀间隔布置,第一导杆(323)分别和第二支撑板(36)、主支撑杆(31)垂直,第二导杆(326)分别和第二支撑板(36)、主支撑杆(31)垂直,第三导杆分别和第三支撑板(37)、主支撑杆(31)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师范学院,未经淮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9880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松夹可控的套筒类零件拾取机械手爪
- 下一篇:机器人三四关节组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