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地形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0021.3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3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帮;侯涛刚;王田苗;梁建宏;樊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5/04 | 分类号: | B62D55/04;B25J5/00;B25J19/02;B25J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2 | 代理人: | 华冰;赵亮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电机 履带式底盘 同步带轮 底盘系统 底盘支撑架 主动轮 车体 履带 啮合 轮式驱动电机 全地形机器人 履带式结构 输出轴相连 电源系统 舵机系统 环境探测 履带运动 轮式结构 控制器 从动轮 全地形 平坦 | ||
1.一种全地形机器人,采用轮式结构在平坦的路面行走,采用履带式结构在复杂的路面行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轮式组成部分、车体、底盘系统、舵机系统、控制器、环境探测系统、电源系统以及驱动电机,所述车体位于所述底盘系统的上方;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轮式驱动电机和履带式底盘驱动电机;所述底盘系统位于所述车体的下方,
所述轮式组成部分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位于履带式车体的两端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具有预设长度,并且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能够进行旋转,其配置用于支撑履带式车体,所述第一车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车体的第一支架的端部,且所述第二车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车体的第二支架的端部;
所述舵机系统包括第一舵机、第二舵机、第三舵机、第四舵机、第五舵机和舵机控制器,所述舵机控制器控制所述各舵机的动作;
所述环境探测系统包括各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轮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二车轮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舵机和所述第二舵机的扭力大于所述第三舵机和第一舵机的扭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轮与第一支架之间的夹角通过所述第五舵机进行调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全地形机器人采用履带式结构在复杂的路面行走时,将第一轮式驱动电机所处的位置作为所述全地形机器人的前部,在前进过程中当所述全地形机器人向第一侧倾倒时,角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一角度变化值,主控板控制第一伺服电机进行逆时针旋转以实现翻身从而恢复所述全地形机器人的正常姿态;当所述全地形机器人向第二侧倾倒时,所述角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二角度变化值,主控板控制第一伺服电机进行顺时针旋转以实现翻身从而恢复所述全地形机器人正常姿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002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商用车的侧置式备胎托架
- 下一篇:一种新型履带式越障移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