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增氧管道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1216.X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7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源友专利代理事务所 43208 | 代理人: | 江妹 |
地址: | 415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氧管 养殖池 玻璃板 本实用新型 管道安装 新型增氧 纳米管 带孔 管卡 微孔 吸盘 间隔设置 吸盘吸附 放水 两组 套接 粘接 取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增氧管道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养殖池底的多根增氧管,每根增氧管是由多根带孔PVC管和多根微孔纳米管间隔设置构成,相邻的带孔PVC管与微孔纳米管套接而成,在养殖池底两侧粘接有两组玻璃板,在每根增氧管的两端各固定有一个管卡,每个管卡底部固定有一吸盘,吸盘吸附在对应的玻璃板上,从而实现增氧管的固定。本实用新型固定方式操作简单,而且在不放水的情况下,可将增氧管从养殖池中取出进行清理,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增氧管道安装结构,属于水产养殖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养殖场地的限制,现代水产养殖主要趋向于高密度、精养化养殖模式。而养殖密度过大,水中的含氧量较低,尤其是遇到高温闷热天气,因水中含氧量较低,鱼、蟹、虾等水生动物往往缺氧而影响生长,甚至是出现“翻塘”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养殖户一般会采用增氧设备来对养殖池进行增氧,这种增氧设备主要为增氧盘或是增氧管,其中增氧盘是直接放置在水域中并用绳索固定,而增氧管通过管卡固定在池壁上,上述两种增氧设备的安装很不方便,而且当使用一定时间后,增氧管或增氧盘上会有藻类覆盖,有可能会堵塞增氧孔,这时候需要对增氧设备进行清理,但因安装方式的限制,需要将养殖池内的水放掉后,才能将增氧设备拆下,导致操作起来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为合理的新型增氧管道安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增氧管道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养殖池底的多根增氧管,每根增氧管是由多根带孔PVC管和多根微孔纳米管间隔设置构成,相邻的带孔PVC管与微孔纳米管套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在养殖池底两侧粘接有两组玻璃板,在每根增氧管的两端各固定有一个管卡,每个管卡底部固定有一吸盘,吸盘吸附在对应的玻璃板上,从而实现增氧管的固定。
进一步,上述每组玻璃板包括与增氧管数量相对应的多块小玻璃板。以减少玻璃板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进一步,上述带孔PVC管上的若干增氧孔开设在带孔PVC管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吸盘、玻璃板等设置,可通过吸盘吸附在玻璃板上,从而实现增氧管的固定,这种固定方式操作简单,而且在不放水的情况下,可将增氧管从养殖池中取出进行清理,操作方便;
2、将带孔PVC管上的增氧孔开设在管道底部,延长气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增氧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增氧管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根增氧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养殖池,2、增氧管,2.1、带孔PVC管,2.2、微孔纳米管,3、玻璃板,4、管卡,5、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增氧管道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养殖池1底的多根增氧管2,每根增氧管2是由多根带孔PVC管2.1和多根微孔纳米管2.2间隔设置构成,相邻的带孔PVC管2.2与微孔纳米管2.1套接而成,其中带孔PVC管2.1上的若干增氧孔开设在带孔PVC管的底部;在养殖池1底两侧用水泥粘接有两组玻璃板3,在每根增氧管2的两端各固定有一个管卡4,每个管卡4底部用粘接的方式固定有一吸盘5,吸盘5吸附在对应的玻璃板3上,从而实现增氧管的固定。
每组玻璃板3包括与增氧管2数量相对应的多块小玻璃板。以减少玻璃板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使用时,预先在养殖池内安装增氧管的位置通过防水胶胶粘玻璃板,玻璃板表面光滑,然后制作带吸盘的管卡,再将管卡卡住增氧管的两端,最后将吸盘吸住对应的玻璃板,实现增氧管的固定,然后再放入养殖用水。当发现吸盘吸不住的时候,利用换水的期间,将增氧管从水中取出,更换新的吸盘,并将玻璃板清理(主要是藻类清理),并同时可以清理下增氧管,吸盘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因吸盘老化而使其有孔隙或失去弹性,从而出现吸附不住的情况。另外需要注意,在吸盘吸附玻璃板的时候,需是玻璃板、吸盘无水情况,并把吸盘与玻璃板之间的空气尽可能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文理学院,未经湖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12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增氧鳗鱼养殖槽
- 下一篇:一种新型纳米管增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