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玄武岩拉丝成型区双风道送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1830.6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6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勤;方建兵;张光发;蒋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7/10 | 分类号: | C03B3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 代理人: | 李华;温黎娟 |
地址: | 6185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境风 支管 风道 玄武岩 玄武岩纤维 对称设置 拉丝成型 送风系统 出风口 双风道 冷却 本实用新型 相向弯折 向下延伸 风道管 舒适度 端带 成型 伸出 干涉 延伸 加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玄武岩拉丝成型区双风道送风系统,包括用于对玄武岩纤维进行冷却的工艺风道,所述工艺风道上对称设置有底端带出风口的工艺风支管,所述工艺风支管从工艺风道管壁两侧伸出并向下延伸,对称设置的所述工艺风支管的底部相向弯折;所述工艺风道旁设置有环境风道,所述环境风道的延伸方向与工艺风道相同;所述环境风道上设置有环境风支管,所述环境风支管的出风口朝向工艺风支管下方设置。通过分别设置用于成型冷却的工艺风道和用于调节工作环境温度的环境风道,且使两个风道之间没有干涉,从而在保证玄武岩纤维的加工质量的同时改善了工作人员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玄武岩纤维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玄武岩拉丝成型区双风道送风系统。
背景技术
玄武岩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环保绿色高性能纤维材料,它是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和二氧化钛等氧化物组成的玄武岩石料在高温熔融后,通过漏板快速拉制而成的。玄武岩连续纤维不仅强度高,而且还具有电绝缘、耐腐蚀、耐高温等多种优异性能。
玄武岩在熔融拉丝后需在特定的温度环境下进行降温成型。通常而言,玄武岩拉丝成型区设置有冷风系统,通过送入设定温度的冷空气来对玄武岩纤维进行降温处理。
问题在于,成型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在一旁监督和操作,整个成型区车间的环境温度都由冷风系统控制,冷却工艺送风与环境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体的。如果冷风系统设定为符合成型工艺的温度时,由于温度过低会导致在该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感到不适应;如果冷风系统设定为使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时,会影响成型工艺,导致产出的玄武岩纤维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玄武岩拉丝成型区双风道送风系统,通过分别设置用于成型冷却的工艺风道和用于调节工作环境温度的环境风道,且使两个风道之间没有干涉,从而在保证玄武岩纤维的加工质量的同时改善了工作人员的舒适度。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玄武岩拉丝成型区双风道送风系统,包括用于对玄武岩纤维进行冷却的工艺风道,所述工艺风道上对称设置有底端带出风口的工艺风支管,所述工艺风支管从工艺风道管壁两侧伸出并向下延伸,对称设置的所述工艺风支管的底部相向弯折;
所述工艺风道旁设置有环境风道,所述环境风道的延伸方向与工艺风道相同;所述环境风道上设置有环境风支管,所述环境风支管的出风口朝向工艺风支管下方设置。
优选的,所述工艺风支管包括分设在管壁两侧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设置在第一支管和环境风支管之间;所述第一支管的内径小于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出风口口径大于第二支管的出风口口径。
优选的,所述环境风道的进气端设置有静压箱。
优选的,所述环境风道根据环境风道中气体的流向分为前段环境风道和后段环境风道,所述前段环境风道的内径大于后段环境风道的内径,所述前段环境风道与后段环境风道之间平滑过渡,所述前段环境风道和后段环境风道上均设有环境风支管。
气体在风道中流动时,先经过的部分为前段风道,后经过的部分为后段风道。随着冷气在风道中流动,会不停地从支管上分走,从而导致风道中的风力被逐渐削弱。将风道设置为大小不同的前后两段,冷气在前段流动的过程中减少了一定的风量后进入后段,由于流动风道的内径减小,从而使得冷气的流速不过分降低导致无法及时地将冷风输送到预定区域。
优选的,所述工艺风道根据工艺风道中气体的流向分为前段工艺风道和后段工艺风道,所述前段工艺风道的内径大于后段工艺风道的内径,所述前段工艺风道与后段工艺风道之间平滑过渡,所述前段工艺风道和后段工艺风道上均设有工艺风支管。
优选的,所述环境风支管的出风口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
优选的,所述工艺风道有两根,所述环境风道设置在所述工艺风道之间,所述工艺风道和环境风道之间均平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18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