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复杂条件下河湖水沙互馈实验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8229.X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37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宾;段宇;邓恒;樊贤璐;陈春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子文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水沙 复杂条件 混合搅拌池 湖水 本实用新型 回收系统 控制系统 实验监测 储存池 河湖水 湖泊 传感器 含沙量 隔板 数据采集仪 数据线连接 泵送管道 出口闸门 进水管道 流量作用 响应关系 沉沙池 湖泊水 回水池 漏斗 探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复杂条件下河湖水沙互馈实验监测系统。包括带有入湖河道和出湖河道的湖泊,入湖河道连接有入湖水沙控制系统,出湖河道连接有出湖水沙回收系统,入湖水沙控制系统包括水沙混合搅拌池、水沙储存池、出口闸门,水沙混合搅拌池上部设有进水管道和进沙漏斗;水沙混合搅拌池和水沙储存池之间通过泵送管道相连通;湖泊、入湖河道和出湖河道内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有数据采集仪;出湖水沙回收系统包括沉沙池、虑沙隔板和回水池,本实用新型用于探索不同含沙量、不同流量作用下,多条入湖河道及多条出湖河道等复杂条件对湖泊的响应关系,探明复杂条件下河道与湖泊水沙互馈关系。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河湖水沙互馈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复杂条件下河湖水沙互馈实验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水系发达,内陆地区具有众多的河道与湖泊,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连通的河湖之间具有复杂的河湖演变关系。通常情况下,河道的径流量及输沙能力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河道的演变过程,还直接影响着河湖水系通道的冲淤变化,对于河湖关系的演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河道与湖泊的水沙互馈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河湖关系的演变,采取相应的实验方法探明河湖水沙互馈关系,对于了解河湖关系至关重要。目前传统的实验方法是,通过汇总流域内各个测站的实测数据资料,对主要地形进行定期监测绘制,此方法虽然所得数据均为实测数据,但工作量大,需要长系列数据资料才可以阐明流域内河湖水沙互馈关系。近些年来,用于实验室内监测水沙变化的实验装置应运而生,解决了现场实测工作量大的难题,但较少有公开的成果针对河湖水沙监测开展研究,尤其是针对复杂工况条件下的河湖水沙监测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复杂条件下河湖水沙互馈实验监测系统。用于探索不同含沙量、不同流量作用下,多条入湖河道及多条出湖河道等复杂条件对湖泊的响应关系,进一步阐明复杂条件下河湖水沙互馈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复杂条件下河湖水沙互馈实验监测系统,包括带有入湖河道和出湖河道的湖泊,所述入湖河道连接有入湖水沙控制系统,所述出湖河道连接有出湖水沙回收系统,所述入湖水沙控制系统包括水沙混合搅拌池、水沙储存池、出口闸门,所述水沙混合搅拌池上部设有进水管道和进沙漏斗,底部安装有搅拌转轮;所述水沙混合搅拌池和水沙储存池之间通过泵送管道相连通;所述湖泊、入湖河道和出湖河道内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有数据采集仪,所述数据采集仪与计算机相连;所述出湖水沙回收系统包括沉沙池、虑沙隔板和回水池,所述回水池与所述水沙混合搅拌池之间通过回水管道相连通,所述回水管道内设有抽水泵。
进一步的,每条入湖河道相对应地连接有一个入湖水沙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水沙混合搅拌池和水沙储存池之间设有隔墙,水沙储存池与入湖河道相连接,水沙储存池与入湖河道连接处设有闸门。
进一步的,所述出湖河道与沉沙池连接;所述沉沙池与回水池之间安装有所述虑沙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道为三叉管道,由第一叉管、第二叉管和第三叉管组成,第一叉管作为进水口与供水管道相连接,第二叉管作为进水口与回水管道相连接,第三叉管作为出水口设置于水沙混合搅拌池的上方,每个叉管均设有阀门;所述供水管道与自来水管道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沙漏斗上半部为倒梯形储沙箱,下半部分为长方体管道,长方体管道中部设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的类型包括泥沙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同一监测点同时布置三种传感器,监测点等间距的分布在入湖河道、湖泊及出湖河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82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试材料风阻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六维LED光源对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