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后扭力梁横梁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9414.0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30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陈欧阳;孙小录;吴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也汽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 | 分类号: | B60G21/05;B60G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梁 后扭力梁 汽车 直线延伸 四轮驱动车辆 本实用新型 拱形结构 一体成型 拱形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扭力梁横梁,汽车后扭力梁横梁成拱形;汽车后扭力梁横梁包括:第一段横梁、第二段横梁、第三段横梁、第四段横梁和第五段横梁;第一段横梁和第五段横梁沿第一直线延伸;第三段横梁沿平行于第一直线的第二直线延伸;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0cm且小于等于20cm;第二段横梁连接第一段横梁和第三段横梁;第四段横梁连接第三段横梁和第五段横梁;第一段横梁、第二段横梁、第三段横梁、第四段横梁和第五段横梁一体成型。有益之处在于汽车后扭力梁横梁具有拱形结构,能适用于四轮驱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扭力梁横梁。
背景技术
传统应用于轿车的后悬架大都是后扭力梁悬架。但是后扭力梁悬架横梁多为直段横梁结构,阻碍四轮驱动车辆的传动轴的安装,所以无法适用于四轮驱动的车辆。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四轮驱动车辆的具有拱形结构的汽车后扭力梁横梁。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横梁,汽车后扭力梁横梁成拱形;汽车后扭力梁横梁包括:第一段横梁、第二段横梁、第三段横梁、第四段横梁和第五段横梁;第一段横梁和第五段横梁沿第一直线延伸;第三段横梁沿平行于第一直线的第二直线延伸;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0cm且小于等于20cm;第二段横梁连接第一段横梁和第三段横梁;第四段横梁连接第三段横梁和第五段横梁;第一段横梁、第二段横梁、第三段横梁、第四段横梁和第五段横梁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第三段横梁位于第一段横梁和第五段横梁的上方。
进一步地,第三段横梁的长度与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之间的距离之比大于等于0.6且小于等于0.9。
进一步地,第一段横梁与第五段横梁之间的距离与第三段横梁的长度之比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2。
进一步地,第二段横梁的长度等于第四段横梁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三段横梁的长度大于等于10cm且小于等于15cm。
进一步地,第二段横梁和第四段横梁关于一平面对称。
进一步地,第一段横梁和第五段横梁关于平面对称。
进一步地,第三段横梁关于平面对称。
进一步地,汽车后扭力梁横梁关于一平面对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的汽车后扭力梁横梁的形状为拱形,可适用于四轮驱动的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后扭力梁横梁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汽车后扭力梁横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汽车后扭力梁横梁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汽车后扭力梁横梁100,第一段横梁10,第二段横梁20,第三段横梁30,第四段横梁40,第五段横梁5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后扭力梁横梁100,汽车后扭力梁横梁100成拱形。四轮驱动的汽车具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为汽车前轮提供驱动力。同时,四轮驱动的汽车还包括将传动机构将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递到汽车后轮从而驱动汽车后轮。以此实现汽车的四轮驱动。拱形的汽车后扭力梁横梁100的拱部可以供传动机构的传动轴穿过实现对汽车后轮的驱动。汽车后扭力梁横梁100的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减小车辆的摇晃从而保持车辆平稳。同时拱部为给汽车后轮传递驱动力的传动轴提供了安装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也汽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未经博也汽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9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