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河流底泥取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10473.X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6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常致凯;吴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院 |
主分类号: | G01N1/12 | 分类号: | G01N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莎 |
地址: | 056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铲部 斗部 本实用新型 河流底泥 活动挡片 取样器 底泥 盛装 活动挡板 取样结果 一体设计 两侧壁 上端 摆动 柄杆 铰接 取样 河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河流底泥取样器,包括一体设计的铲部和斗部,铲部用于铲入河流的底泥内部,斗部用于盛装样品,铲部上设置有只能够朝向斗部摆动的活动挡片,活动挡片的上端与铲部的两侧壁上部铰接,铲部上连接有柄杆。本实用新型取样便捷,铲部便于铲入底泥内部,斗部还能够盛装样品,在提取样品的过程中,水还能从活动挡板与铲部之间的缝隙中流走,取样结果准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监测中的河流底泥取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河流底泥取样器。
背景技术
在环境监测中,需要对河流湖泊的底泥进行采样并分析测试其成分、有机物或污染物的含量等,以分析河流、湖库的环境情况。由于野外河流湖泊情况各有不同,遇上雨季,河水暴涨,取样过程很费时费力,且有一定的危险性。而现有的底泥采样器大多笨重、携带不便,采样效率不高,采样不准导致检测误差大、等诸多缺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便携式河流底泥取样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河流底泥取样器,包括一体设计的铲部和斗部,铲部用于铲入河流的底泥内部,斗部用于盛装样品,铲部上设置有只能够朝向斗部摆动的活动挡片,活动挡片的上端与铲部的两侧壁上部铰接,铲部上连接有柄杆。
进一步的,活动挡片的最大高度略高于与其对应处的活动挡片的铰接轴距离铲部底部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的,活动挡片沿着铲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三个,三个活动挡片从铲部到斗部的方向依次分别为第一活动挡片、第二活动挡片和第三活动挡片,三个活动挡片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第二活动挡片和第三活动挡片分别为长方形的结构,第二活动挡片和第三活动挡片的高度分别略大于第二活动挡片、第三活动挡片的侧壁处的铰接轴至铲部底面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的,第一活动挡片为半圆形结构,第一活动挡片的最大长度略大于第一活动挡片的铰接轴距离铲部底面的最大距离。
进一步的,斗部的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封堵铲斗的半圆形结构的侧端盖,侧端盖的外部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柄杆。
进一步的,靠近侧端盖的斗部上方设置有上端盖,上端盖的两侧分别与斗部的两侧壁上边缘固接,靠近侧端盖的上端盖的侧边缘与侧端盖的上边缘固接。
进一步的,上端盖的长度是斗部长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柄杆的自由端设置有外螺纹,柄杆设置有若干节,相邻的柄杆的连接处通过螺纹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河流底泥取样器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携带;
(2)本实用新型取样便捷,铲部便于铲入底泥内部,斗部还能够盛装样品,在提取样品的过程中,水还能从活动挡板与铲部之间的缝隙中流走,取样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铲部;101、第一活动挡片;102、第二活动挡片;103、第三活动挡片;2、斗部;201、侧端盖;202、上端盖;3、柄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院,未经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04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淤泥柱状采样器
- 下一篇:一种风味剂快速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