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击扳手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11172.9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8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尹培;柯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1/02 | 分类号: | B25B21/02;B25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包 弹性件 把手 可拆卸连接 冲击扳手 一端设置 本实用新型 便于安装 传动组件 减小振动 减振效果 使用寿命 手持工具 故障率 拆卸 减小 减振 整机 电机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击扳手,其属于手持工具技术领域,包括把手、机壳和电池包展脚,把手具有一端和另一端,把手的一端设置机壳,把手的另一端设置电池包展脚,机壳用于容纳电机和/或传动组件,电池包展脚用于安装电池包,把手与电池包展脚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与把手可拆卸连接,弹性件与电池包展脚可拆卸连接。在整机工作时,振动从把手传给弹性件,通过弹性件减振后传给电池包展脚,减小振动冲击,起到减振效果。因此,弹性件的设置,便于安装拆卸,减小了振动,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击扳手。
背景技术
手持式电动工具,例如冲击扳手、钻孔机、角磨机等,有的使用直流马达,有的使用交流马达。交流马达一般通过电源线以交流电供电,直流马达一般通过蓄电池包供电,即在手持式工具的机壳内设置可重复充电的蓄电池包,蓄电池包与直流马达电连接。
冲击扳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冲击作用而导致其振动剧烈,严重影响电池包的通信和电池包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导致整机无法工作,而且随着扭力的增大,问题越发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扳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包振动剧烈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冲击扳手,包括:
把手,具有一端和另一端;
机壳,连接于所述把手的一端,所述机壳用于容纳电机和/或传动组件;
电池包展脚,连接于所述把手的另一端,所述电池包展脚用于安装电池包;
弹性件,位于所述把手与所述电池包展脚之间,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把手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电池包展脚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弹性件为软胶块,所述把手靠近所述电池包展脚的端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软胶块卡接于所述容置腔内。
其中,所述弹性件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电池包展脚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为螺栓。
其中,所述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电池包展脚和所述软胶块,所述螺栓的螺栓头与螺母连接,所述软胶块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螺母位于所述凹槽内。
其中,所述弹性件为弹性支架,若干个所述弹性支架于所述把手和所述电池包展脚之间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弹性支架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柱,所述把手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配合的第一孔,所述电池包展脚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配合的第二孔。
其中,所述把手与所述机壳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把手与所述机壳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把手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螺纹孔。
其中,所述第二紧固件为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冲击扳手,通过在把手与电池包展脚之间设置弹性件,当整机振动时,振动从把手传给弹性件,通过弹性件减振后传给电池包展脚及电池包,这样对电池包的振动冲击减小,起到减振效果。因此,弹性件的设置,便于安装拆卸,且对电池包起到保护作用,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冲击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11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